24小时订单破4万辆,预售19.38万起,吉利银河M9成功了
104
2025-08-28
2025年7月27日凌晨3点30分,悉尼富人区Rose Bay的街道被一声巨响撕裂。 23岁的华裔女孩杨兰兰驾驶一辆蒂芙尼蓝色劳斯莱斯库里南,逆行撞上奔驰商务车。
奔驰司机George Plassaras的骨盆瞬间粉碎,脊柱断裂,右腿损毁,被卡在变形的车厢里痛苦呼救。 而杨兰兰毫发无伤地走下车,查看伤者后竟沿街逃跑,一分钟后才带人返回现场。
当警方对她呼气测试时,酒精检测呈阳性的她拒绝进入警局做正式检测。 她端着外卖咖啡杯、身穿香奈儿套装离开警局的画面,点燃了全球舆论的怒火。
这场车祸的荒诞远不止于肇事逃逸。 杨兰兰居住的顶层公寓能270度俯瞰悉尼歌剧院,车库里除了肇事的定制款劳斯莱斯,还有一辆未上牌的白色劳斯莱斯幻影。
邻居称她“一天花10万澳元很轻松”,穿戴皆是香奈儿、爱马仕限量款。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的“社会性隐身”,无社交账号、无公司注册、无房产登记,连LinkedIn都查无此人。
当Plassaras在病床上等待多次手术时,杨兰兰仅需遵守宵禁和上交护照便获保释,而网传她缴纳了7000万澳元(约3.28亿人民币)天价保释金。
保释金的谣言很快被戳破。胡锡进核查发现,澳大利亚历史上最高保释金是2010年一名毒枭缴纳的500万澳元,交通事故保释金通常仅5000至2万澳元。
所谓“7000万澳元保释金”纯属虚构。网传杨兰兰在澳洲有2700亿澳元存款,这笔钱足以买下9个美国公民在澳存款总额,远超全球首富马斯克的现金资产。
谣言背后藏着真实的社会焦虑。 当杨兰兰的劳斯莱斯撞上Plassaras的奔驰,两个阶层的悬殊财力在金属撕裂声中暴露无遗。
52岁的Plassaras经营礼宾车公司为生,一场无妄之灾可能终结他全部生计;而杨兰兰代表的“神秘二代”群体,正以留学生身份定居海外,坐拥来源成谜的财富。
她们开着宾利、法拉利,出入会员费1.5万澳元的私人俱乐部,购物“从不试穿、全码打包”,却用信息真空筑起保护墙。
财富来源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 2024年超1.52万名中国百万级富豪移民海外,带走资金或超万亿元人民币。 部分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虚拟币洗钱等灰色渠道转移。
典型操作如海底捞张勇、SOHO潘石屹:国内赚取利润→离岸信托转移→移民避税,形成“国内赚钱国外花”模式。
宗庆后离世后曝光的18亿美元海外信托资产更引发质疑,若这笔钱源于娃哈哈分红,按20%税率估算需纳税3.6亿美元,但完税证明至今未公开。
监管漏洞成为灰色资产的温床。 中国尚未开征离境税与遗产税,富豪转移资产成本极低。 虽有政策要求境内个人向境外投资须经外汇登记,但实务中未经审批的大额资金出境屡见不鲜。
宗庆后2007年曾被举报偷逃个税3亿元,虽在立案前补缴2亿多元,剩余争议仍未厘清;而许家印被指转移20亿美元境外资产的操作,同样游走在法律模糊地带。
全球征税网络正在收紧,但现实阻力重重。 中国通过CRS(共同申报准则)与106国交换金融账户信息,涵盖存款、理财、股票等八大类资产。
2025年初,湖北、山东等四地税务机关48小时内同步追缴海外税款:山东张先生因新加坡股票收益未申报补税126万,上海陈先生因香港账户美股股息漏税追缴18.48万。 金税四期系统已构建“资金流-合同流-信息流”监控网,跨境资金异常流动会触发预警。
技术手段仍难突破人为规避。杨兰兰们将房产登记在他人名下,加密货币成为新型隐匿工具。 香港、新加坡持牌数字货币服务机构虽已开始与大陆交换账户信息,但比特币等资产因缺乏估值基准,征税存在模糊地带。
美国未加入CRS体系,中国税务机关无法自动获取税收居民在美账户信息,需依赖支付数据、出入境记录等非正式渠道弥补。
法律执行面临跨国壁垒。 当浙江富商钟某在新加坡家族办公室遭员工侵吞4亿元资产后,新加坡法院虽冻结被告在瑞士信贷的2100万美元存款、伦敦豪宅及香港证券账户,但英属维尔京群岛法院以“无实质关联”为由拒绝执行查封令。 电子证据认定同样困难,伪造的MT103电汇文件是否合法取证,曾在法庭激辩。
公众情绪在贫富裂痕中发酵。 澳媒感叹“中国人为何这么有钱”,中文网络则戏谑“杨兰兰养着十几亿牛马”。 当网友狂欢于“扒底”游戏时,Plassaras的苦难沦为背景板。
8月15日悉尼法庭将对杨兰兰的三项指控作出裁决,若酒驾成立她需独立承担百万澳元赔偿。 那些隐匿在离岸信托与空壳公司背后的财富,何时才能被阳光穿透?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