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单肩哪款最实用:解析最佳使用体验与真正价值
186
2025-07-25
深夜十一点半,王铁山刚收拾好行李准备明天离开。
手机突然疯狂响起。
"王班长,你千万别走!"
连长李志华的声音透着从未有过的焦急。
电话刚挂断,营长又打来了:"老王,组织需要你!"
紧接着团政委的电话也响了:"小王,有重要情况!"
十分钟内十七个电话,所有领导都在找他这个即将退伍的老兵。
王铁山看着不停闪烁的手机屏幕,心跳如雷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能让这些平时高傲的领导如此失态?
01
戈壁滩上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
王铁山看着窗外那一片荒凉,心里想着一个问题。
他想了二十年的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就像这片戈壁滩没有尽头一样。
四十二岁的男人站在哨所的窗前。
身后是一张简陋的铁床,床上铺着洗得发白的军被。
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棱角分明。
这是他二十年来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
王铁山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胡茬扎手,镜子里的那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
高原的紫外线和戈壁的风沙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粗糙。
眼角的皱纹深得能夹死蚊子。
班长,还是班长。
二十年前入伍时他是新兵,现在他还是班长。
同期入伍的战友有的当了营长。
有的转业做了公务员,有的复员回家开了小店。
只有他王铁山,还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守着边防线。
"老王,你说咱们图什么?"新来的小战士张涛问他。
张涛今年十九岁,大学毕业就参军了。
长得白白净净的,像个大姑娘。
王铁山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图什么?
图这每个月三千多块钱的津贴?
图这一年到头见不着老婆孩子的生活?
图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
王铁山点了根烟,烟雾在昏暗的宿舍里缓缓升起。
他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
那时候他刚满二十二岁。
从山东老家的一个小村子里走出来,怀着满腔热血要保家卫国。
新兵连的班长告诉他们。
边防军人是最光荣的,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王铁山相信了,而且相信了二十年。
可是现在他开始怀疑了。
不是怀疑这份职业的光荣,是怀疑自己的选择。
四十二岁的男人。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开始怀疑自己二十年来的坚持。
这种怀疑像毒蛇一样咬着他的心。
"班长,你怎么不说话?"张涛又问。
王铁山看了他一眼。
那双眼睛里还有年轻人特有的纯真和热情。
"没什么可说的。"王铁山把烟头掐灭,"睡吧,明天还要训练。"
张涛翻了个身,很快就睡着了。
年轻人总是睡得很香,什么心事都没有。
王铁山却睡不着。
他盯着天花板上的那块水渍,那块水渍已经陪伴他三年了。
三年前的一场大雨,屋顶漏水,在天花板上留下了这块不规则的污渍。
王铁山报告过好几次,上面说没有维修经费,让他们先凑合着用。
凑合,这两个字王铁山听了二十年。
营房凑合着住,设备凑合着用,伙食凑合着吃。
什么都凑合,就是军龄不能凑合。
一年一年地过去,王铁山从二十二岁熬到了四十二岁。
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熬老了心。
手机在枕头下面震动。
王铁山拿起来看了看,是妻子刘芳发来的微信。
"孩子发烧了,在医院挂水。"
短短几个字,王铁山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他想给妻子打电话,但是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妻子肯定在医院陪着孩子,这个时候打电话过去会吵到孩子休息。
王铁山把手机放回枕头下面,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儿子今年十五岁了,正在上初三,学习成绩不太好。
王铁山一年也见不了孩子几次面。
父子俩见面时都有些陌生。
孩子不怎么和他说话,总是低着头玩手机。
有一次王铁山想和儿子聊聊学习的事。
儿子说了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深刻。
"你一年到头都不在家,有什么资格管我?"
这句话像一把刀子,直接插在了王铁山的心上。
他想反驳,想解释。
想告诉儿子自己在边防线上的辛苦和不容易。
但是他什么都没说,因为他知道儿子说得对。
一个常年不在家的父亲,确实没有资格要求孩子什么。
刘芳从来不抱怨,至少不在王铁山面前抱怨。
她总是说理解,说支持,说等他退伍了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可是王铁山看得出来,妻子累了。
三十八岁的女人,独自带着孩子。
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压力可想而知。
去年春节回家,王铁山发现妻子的头发白了很多。
她试图用染发剂遮盖,但是王铁山还是看出来了。
"累吗?"王铁山问她。
"不累。"刘芳笑着说。
"你在外面保家卫国,我在家里照顾老小,这是应该的。"
可是王铁山看到了她眼中的疲惫。
那种疲惫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二十年的累积。
二十年的独自承担,二十年的默默忍受。
王铁山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
他打着保家卫国的旗号,把所有的家庭责任都推给了妻子。
而他在这个荒凉的地方,除了站岗放哨,似乎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贡献。
边防线很平静,平静得让人怀疑这里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守着。
王铁山当了二十年兵,没有遇到过一次真正的紧急情况。
每天的工作就是例行巡逻,检查设备,训练新兵。
02
单调,重复,没有任何新鲜感。
有时候王铁山觉得自己就像一颗螺丝钉。
被拧在这个位置上,二十年没有挪动过。
螺丝钉也会生锈,也会老化。
四十二岁的螺丝钉,是不是该考虑换个新的了?
连长李志华今年三十五岁。
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这里。
他来这里才五年,但是军衔已经比王铁山高了。
李志华是个不错的领导,不摆架子,对下属也算关心。
但是王铁山能感觉到,李志华对他这个老班长有些微妙的态度。
既尊重他的资历和经验,又觉得他阻碍了年轻干部的上升空间。
这种态度很隐晦,但是王铁山能感觉到。
"老王,你也该考虑考虑个人问题了。"上个月李志华找他谈话时说。
"什么个人问题?"王铁山明知故问。
"年龄问题。"李志华说得很委婉。
"你今年四十二了,按规定,班长的年龄上限是四十五岁。"
王铁山明白了,这是在暗示他主动退伍。
"我还有三年时间。"王铁山说。
"是,是还有三年。"李志华点点头。
"但是你也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考虑。"
"什么将来?"
"回家团聚,照顾家庭,享受天伦之乐。"
李志华说得很动听,"你为国家奉献了二十年,也该为家庭奉献几年了。"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在劝他走人。
王铁山当时没有接茬,但是心里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也许李志华说得对,他确实该考虑退伍了。
不是因为年龄,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他累了。
二十年的坚守,二十年的孤独,二十年的重复。
他累了,真的累了。
那天夜里值班。
王铁山一个人站在哨塔上,看着远方的群山。
群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苍凉,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四十二岁的男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继续留在这里,还能坚持三年,但是这三年有什么意义呢?
回到家乡,从零开始,四十二岁的年龄,能做什么呢?
王铁山掏出手机,想给妻子发个信息,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
最后他只发了三个字:"想你了。"
过了很久,刘芳回复了:"我也想你。"
简单的几个字,让王铁山的眼睛湿润了。
他想象着妻子此刻的样子。
可能正在收拾碗筷,可能正在辅导孩子作业。
可能正在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
而他,只能站在这个荒凉的地方,什么都做不了。
王铁山突然有了一个决定。
一个他考虑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做出的决定。
第二天早晨,王铁山起了个大早。
他洗漱完毕,整理好内务,然后坐在桌前拿起了笔。
信纸是部队发的标准信纸,上面印着八一军徽。
王铁山看着这个军徽,心情很复杂。
二十年了,这个军徽陪伴了他二十年。
从青春年少到人到中年。
这个军徽见证了他所有的青春岁月。
但是现在,他要和这个军徽说再见了。
"退伍申请书",王铁山在纸的正中央写下了这五个字。
字迹工整,但是手有些颤抖。
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写这样的申请书。
"我叫王铁山,现年四十二岁,党员,班长。一九九五年三月入伍,至今已服役二十年整。"
王铁山写得很慢,每一个字都考虑了很久。
"因家庭困难,父母年迈多病,妻子独自承担家庭重担,儿子正值青春期需要父亲陪伴,特申请退伍回乡。"
这些理由都是真的,但是王铁山知道。
这不是最主要的理由。
最主要的理由是他累了,心累了。
二十年的坚守,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提拔。
让他对军旅生涯失去了激情。
但是这些话他不能写在申请书上,只能烂在心里。
"在部队的二十年,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王铁山停下笔,想起了这二十年来获得的那些奖状和奖章。
三等功两次,优秀士兵五次。
优秀班长三次,还有各种各样的表彰证书。
这些荣誉对于一个普通士兵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王铁山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缺什么呢?
缺的是真正的认可,缺的是实质性的提拔。
同期的战友有的当了连长,有的当了营长,而他还是班长。
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机会总是和他擦肩而过。
有一次连队有个提干的名额,王铁山觉得自己很有希望。
他的军事素质过硬。
群众基础也好,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
但是最后这个名额给了一个关系户。
一个刚来连队两年的大学生士兵。
那个士兵确实有文化,但是实战经验远不如王铁山。
可是人家有关系,有背景,有文凭。
王铁山什么都没有,只有二十年的军龄和满身的伤疤。
"如能批准,我将认真办理各项手续,做好工作交接,不给组织添麻烦。"
王铁山写完最后一句话。
03
在申请书的右下角工工整整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王铁山,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五日。
写完申请书,王铁山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口气他憋了很久,现在终于可以释放出来了。
他把申请书折好,装进信封里,然后走向连长办公室。
路上遇到了几个战士,他们向王铁山敬礼问好。
"班长早上好!"
"班长,今天训练吗?"
"班长,昨天您教的动作我练会了。"
王铁山一一回应着,心里却有些复杂。
这些年轻的面孔,对他充满了敬意和信任。
如果他走了,谁来带这些孩子呢?
王铁山摇摇头,不能再想这些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他不能因为舍不得这些孩子就牺牲自己的人生。
连长办公室的门开着,李志华正在看文件。
"报告!"王铁山在门口喊了一声。
"进来吧,老王。"李志华抬起头。
看到王铁山手里的信封,表情有些复杂。
王铁山走到办公桌前,把信封放在桌上。
"这是什么?"李志华明知故问。
"退伍申请。"王铁山说得很平静,就像在汇报今天的训练计划一样。
李志华拿起信封,看了看,没有拆开。
"考虑好了?"李志华问。
"考虑好了。"王铁山回答得很坚定。
"为什么?"
这个问题王铁山早就想好了答案。
"家里需要我。"王铁山说。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妻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
李志华点点头,这个理由很充分,也很正当。
"可是连队也需要你。"李志华说
"你是老班长,经验丰富,威望很高,这些年轻战士都很服你。"
"总会有人替代我的。"王铁山说,"张涛就很不错,可以培养培养。"
李志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把信封推回桌子中央。
"我不能批。"李志华说。
"为什么?"王铁山有些意外。
"现在不是时候。"李志华说。
"上级检查马上就要来了,连队正是用人的时候。"
王铁山明白了,这是在利用他。
平时不重视,关键时刻又舍不得放手。
"检查完了总能批吧?"王铁山问。
"检查完了再说。"李志华说得很模糊。
"你先把申请拿回去,等过一段时间再说。"
王铁山没有拿那份申请,转身就走了。
他知道李志华在耍滑头,但是他不想争论。
反正申请已经递交了。
批不批是领导的事,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回到宿舍,张涛正在整理内务。
"班长,刚才连长找你什么事?"张涛问。
"没什么。"王铁山不想把这件事告诉张涛,至少现在还不想。
接下来的几天,王铁山照常工作,照常训练,照常生活。
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他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以前他把连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现在他只是例行公事。
以前他会主动加班加点,现在他严格按照作息时间执行。
以前他会为新兵的进步感到高兴,现在他只是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变化很微妙,但是细心的人能够察觉到。
"班长,你最近怎么了?"张涛有一天问他,"感觉你有心事。"
"没什么心事。"王铁山说,"可能是天气变化的缘故。"
张涛不再追问,但是王铁山能感觉到他的关切。
这个年轻人很纯真,很善良,对王铁山充满了敬意。
如果可能的话。
王铁山真的希望张涛能够成长起来,接替自己的位置。
但是这需要时间,需要历练,需要机遇。
王铁山不知道自己还能等多久。
一个星期过去了,李志华没有再提申请的事。
王铁山也没有主动去问,双方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申请书静静地躺在连长办公室的抽屉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王铁山每天都在等,等李志华的最终答复。
但是李志华似乎故意在拖延时间,希望王铁山主动改变主意。
这种拖延让王铁山很不爽,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
军人的纪律性让他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即使这种安排不太合理。
又是一个周末,王铁山在宿舍里给家里打电话。
"铁山,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刘芳在电话里问。
这个问题刘芳问了无数次,每次王铁山都说快了,快了。
这次王铁山没有敷衍,而是认真地考虑了一下。
"可能很快了。"王铁山说。
"真的吗?"刘芳的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惊喜,"你要转业了?"
"算是吧。"王铁山不想解释太多,"具体的等我回去再说。"
"太好了!"刘芳在电话里哭了起来,"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
刘芳的眼泪让王铁山的心一阵刺痛。
二十年来,妻子默默承受了太多,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
"孩子怎么样?"王铁山问。
"挺好的,就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刘芳说,"他说等你回来了,他就努力学习。"
王铁山心里一暖,原来儿子还是需要父亲的。
04
"爸妈身体怎么样?"
"还行,就是老毛病,腰疼腿疼的。"
刘芳说,"医生说要多休息,少干重活。"
王铁山皱了皱眉头,父母都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每况愈下。
作为儿子,他应该在身边照顾。
而不是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虚度光阴。
"我会尽快回去的。"王铁山对妻子承诺。
挂断电话后,王铁山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不管李志华批不批,他都要离开这里。
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已经足够了,现在是时候为家庭承担责任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铁山的心情越来越复杂。
一方面他急于离开这里,回到家人身边。
另一方面他又舍不得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
特别是张涛,这个年轻人把他当成了偶像和导师。
"班长,我听说你要走了?"有一天张涛突然问他。
王铁山有些意外,消息怎么传出去了?
"谁说的?"王铁山反问。
"大家都在传。"张涛说,"说你递交了退伍申请。"
王铁山沉默了,部队里就是这样,什么消息都传得很快。
"如果是真的,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张涛的眼神很真诚。
王铁山看着这个年轻人,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那时候他也是这样,对老班长充满了敬意和好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王铁山说,"我的路可能不在这里了。"
"可是你是我们的榜样。"
张涛说,"没有你,我们怎么办?"
"会有新的榜样的。"
王铁山拍拍张涛的肩膀,"说不定那个人就是你。"
张涛摇摇头,"我不行,我还差得远。"
"我刚来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王铁山说,"时间会证明一切。"
这番对话让王铁山很感动,也很愧疚。
他知道自己的离开会给这些年轻战士带来冲击。
但是他不能因此改变决定。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他已经为部队奉献了二十年,现在是时候为自己考虑了。
下午三点钟,王铁山正在整理装备。
突然听到连长李志华在门外喊他的名字。
"老王,你过来一下,有事找你。"
李志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异常,比平时沉闷了许多。
王铁山放下手中的东西,跟着连长走向办公室。
路上李志华一句话都没说。
只是不停地搓着手,这个小动作让王铁山觉得奇怪。
平时大大咧咧的连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紧张了?
走进办公室,王铁山发现营长和教导员也在场,三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
"坐吧。"李志华指了指椅子。
然后走到办公桌后面,拿起了一个牛皮纸信封。
那个信封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李志华拿着它的手在微微颤抖。
"老王,这个东西本来不应该给你看,但是现在情况特殊......"
李志华说话断断续续的。
"什么东西?"王铁山问道,心里隐隐感到不安。
李志华没有回答,而是把信封递了过来。
"你自己看吧,看完了我们再谈。"
王铁山接过信封,感觉分量很轻
但不知道为什么,手却开始颤抖。
他撕开封口,从里面抽出了一张纸
扫了一眼开头,整个人瞬间僵住了....
纸上的抬头写着:"关于王铁山同志的调查报告"。
王铁山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了下来。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连纸张都拿不稳了。
调查报告?什么调查报告?他什么时候被调查了?
王铁山用颤抖的手翻开报告。
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着他的心。
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完全说不出话来。
营长和教导员都紧张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反应。
这份报告里到底写了什么。
能让一个在边防线上坚守二十年的老兵如此失态?
王铁山的世界仿佛在这一瞬间坍塌了,他感觉自己的双腿都站不稳了。
连长李志华清了清嗓子,脸上的表情比王铁山见过的任何时候都要严肃。
"老王,你的退伍申请我们研究过了。"李志华停顿了一下,"现在情况有变化。"
"什么变化?"王铁山问。
"上级有新的指示。"营长接过话茬,"关于你的去留问题,需要重新考虑。"
王铁山眉头一皱,"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你暂时不能走。"团政委说话了,语气很严肃。
"为什么?"王铁山觉得莫名其妙,"我申请退伍是我的权利。"
"是,是你的权利。"
政委点点头,"但是现在组织需要你,希望你能够以大局为重。"
王铁山冷笑了一声。
"现在需要我了?平时怎么不见你们需要我?"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领导都有些尴尬。
确实,平时对王铁山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现在突然说需要他,确实显得有些突兀。
"老王,你先别激动。"李志华说,"听我们把话说完。"
"好,我听着。"王铁山在椅子上坐下来,交叉双臂。
05
"是这样的。"李志华组织了一下语言。
"上级接到消息,边境可能会有异常情况发生。"
"什么异常情况?"
"具体的不便透露,总之需要有经验的老兵配合处理。"营长说。
"那和我有什么关系?"王铁山不解。
"关系很大。"政委说,"你在这里守了二十年。
对这一带的地形、气候、敌情都非常熟悉,这种经验是其他人替代不了的。"
王铁山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平时不重视他的经验,现在有事了才想起他的价值。
"我的经验我可以传授给年轻人。"王铁山说。
"来不及了。"李志华说,"情况紧急,需要你亲自参与。"
"参与什么?"
"这个暂时保密。"政委说,"总之。
组织希望你能够撤回退伍申请,继续留在连队。"
王铁山沉默了。
他能感觉到这些领导的紧张和急迫,说明事情确实不简单。
但是他也不想被人当枪使,用完了就扔。
"我需要考虑考虑。"王铁山说。
"没时间考虑了。"营长说,"必须马上给答复。"
"为什么这么急?"
"因为上级检查组明天就到。
"李志华说出了实情,"他们要检查连队的战备情况,需要你这样的老兵撑场面。"
王铁山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不是什么边境异常情况,而是上级检查。
这些领导担心检查不过关,所以想用他这个老兵来装门面。
"就这?"王铁山的语气有些讽刺。
"老王,你别这么说。"政委有些尴尬,"
检查也很重要,关系到连队的荣誉。"
"那和我有什么关系?"王铁山站起来。
"我已经申请退伍了,连队的荣誉和我没关系。"
"怎么能没关系呢?"李志华急了。
"你在这里待了二十年,这里就是你的家。"
"家?"王铁山苦笑了一声,"二十年来你们什么时候把我当过家人?"
这句话说得很重,在场的人都没有接茬。
确实,二十年来王铁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拔。
现在说把他当家人,确实有些讽刺。
"老王,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政委说。
"现在组织需要你,希望你能够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王铁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我顾全了二十年的大局,现在我想顾全一下自己的小局,不行吗?"
"当然行,当然行。"政委连忙说。
"但是能不能等检查结束了再说?"
"检查结束了,你们还会有其他理由。"王铁山看得很透彻,"总之就是不想让我走。"
"不是不想让你走,而是现在确实需要你。"李志华说。
"需要我什么?"王铁山反问。
"需要我的军事技能?需要我的丰富经验?还是需要我这个活招牌?"
"都需要。"营长老实地说。
"那为什么平时不需要?"王铁山继续追问。
"为什么二十年来没有一次提拔机会?"
这个问题问得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确实,王铁山的能力和资历都足够提拔,但是机会总是给了别人。
现在有事了才想起他的价值,确实有些不厚道。
"老王,这样吧。"政委说。
"如果你同意留下来,组织可以考虑给你一些补偿。"
"什么补偿?"
"职务上的安排。"
政委说得很模糊,"具体的等检查结束了再说。"
王铁山明白了,这是在画饼。
先让他同意留下来,至于承诺能不能兑现,那就另说了。
"我需要具体的承诺。"王铁山说,"不是模糊的安排。"
"这个......"政委有些为难,"
职务安排需要上级批准,我们也不能随便承诺。"
"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王铁山转身就要走。
"等等!"李志华叫住了他,"你先别急着走,我们再商量商量。"
"没什么好商量的。"王铁山说。
"我的态度很明确,要么给我实质性的承诺,要么批准我的退伍申请。"
"那你想要什么承诺?"营长问。
"副连长。"王铁山说得很直接,"我要副连长的职务。"
这个要求让在场的人都有些意外。
副连长是营级单位,对于一个班长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这个......需要请示上级。"政委说。
"那就去请示。"王铁山说,"我等你们的答复。"
"现在是深夜,上级领导都休息了。"李志华说。
"那就明天。"王铁山说,"反正检查组也是明天来。"
"不行,必须今晚就确定。"营长着急了,"明天检查组一来,一切都来不及了。"
"那就现在去叫醒上级领导。"王铁山说,"事情紧急嘛。"
这个建议让所有人都为难了。
深夜叫醒上级领导,为了一个班长的职务安排,这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但是不叫醒又解决不了问题,检查在即,他们真的需要王铁山。
"这样吧。"政委做了个决定,"
我现在就给师首长打电话,请示这件事。"
"好,我等着。"王铁山在椅子上坐下来。
06
政委走到一边,拨通了师长的电话。
电话里的声音很小,但是王铁山能听出政委语气的恳切和焦急。
十分钟后,政委回来了。
"师首长同意了。"政委说,"但是有条件。"
"什么条件?"
"你必须保证,在检查期间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政委说,"如果检查不过关,职务安排就取消。"
这个条件让王铁山思考了一下。
检查过关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他有二十年的经验,应付检查绰绰有余。
但是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他就要承担所有责任。
"还有其他条件吗?"王铁山问。
"没有了。"政委说,"就这一个条件。"
"好,我答应。"王铁山做了决定。
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场深夜谈判终于有了结果,虽然代价有些大,但是总算解决了问题。
"那你的退伍申请......"李志华问。
"撤回。"王铁山说,"暂时撤回。"
"什么叫暂时?"营长敏感地问。
"检查结束后,如果职务安排不能兑现,我还是要退伍。"王铁山说得很明白。
"一定会兑现的。"政委保证,"师首长已经同意了。"
"那就好。"王铁山站起来,"如果没有其他事,我回去休息了。"
"去吧去吧。"李志华说,"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忙。"
王铁山走出会议室,外面的夜风很凉。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星星还是那些星星,但是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转变。
从一个即将退伍的老兵,变成了一个即将提拔的副连长。
这个转变来得太突然,让他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回到宿舍,张涛已经睡着了。
王铁山轻手轻脚地洗漱,然后躺在床上。
但是他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一遍遍地回想着刚才的谈话。
这些领导为什么会如此急切地挽留他?
真的只是因为检查吗?
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王铁山总觉得事情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但是不管怎样,他现在已经做出了选择。
既然选择留下来,就要全力以赴,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第二天一早,消息就传开了。
王铁山要提副连长了,而且是师首长亲自批准的。
这个消息让整个连队都震动了。
"班长,恭喜你啊!"张涛兴奋地说,"副连长,多大的官啊!"
"还没有正式任命呢。"王铁山说,"先把检查应付过去再说。"
"你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张涛拍着胸脯保证。
不只是张涛,其他战士也都表示要全力支持王铁山。
这让王铁山很感动,也很有压力。
如果检查不过关,不仅他要承担责任,这些支持他的战士也会受到影响。
上午十点,检查组如期到达。
一共五个人,由师参谋长带队,还有作训科长、政治部主任等。
检查的内容很全面,从军事训练到政治教育,从后勤保障到安全管理。
王铁山全程陪同,回答了很多问题。
他的表现很出色,专业知识扎实,回答问题准确,给检查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个班长不错。"师参谋长对李志华说,"经验丰富,素质过硬。"
"是的,他是我们连队的骨干。"李志华趁机夸奖王铁山。
"这样的人才要重点培养。"师参谋长说,"不能埋没了。"
听到这话,李志华和政委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看来师首长对王铁山的表现很满意,职务安排应该没有问题了。
检查持续了一整天,最后的结果是优秀。
这是连队历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大家都很兴奋。
"老王,这次多亏了你。"
李志华私下里对王铁山说,"没有你,我们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应该的。"王铁山说得很平淡,"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好。"
"师首长对你的印象很好,职务安排应该没问题了。"李志华透露了一个好消息。
"什么时候正式任命?"王铁山问。
"快了,估计就这几天。"李志华说。
果然,三天后正式文件下来了。
王铁山被任命为副连长,军衔也相应提升。
这是他二十年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提拔,意义非同寻常。
任命大会上,王铁山发表了简短的感言。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台下掌声雷动,所有人都为这个老兵的迟来提拔感到高兴。
王铁山站在台上,心情很复杂。
二十年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但是这个回报来得太晚了。
也许,二十年的等待是值得的。
也许,最好的总是在最后到来。
王铁山这样安慰自己,同时也暗暗发誓。
一定要把副连长的工作做好。
不为别的,就为了这迟来的认可,就为了这二十年的坚守。
在这个荒凉的边防线上,一个老兵的故事有了新的开始。
虽然开始得有些晚,但总比没有开始要好。
王铁山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