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圖書館香水口碑怎么样?探索品牌魅力与独特香氛体验
175
2025-08-05
近期,中东地区风云再起,伊朗方面的举动激化了紧张局势,全球目光随之聚焦到华盛顿,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正面临一个严峻的抉择:是否直接军事介入伊以冲突。这不单是一场区域性的对峙,更是美国长期以来在中东“撤而不离”困境的缩影,也揭示出其全球霸权逻辑深层的矛盾。
在美国五角大楼中国问题首席战略规划师奥丽安娜·马斯特罗看来,这种困境源于中东对美国战略资源的持续“吸血”。她注意到,尽管美国嘴上喊着“重返亚洲”,但在中东事务上却屡屡被牵制,每次都“中招”,导致其战略力量被严重透支,不得不疲于应对全球多条战线的博弈。
美国深陷中东,背后有多重“枷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20%石油运输的咽喉,其稳定事关全球能源市场,即便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中东石油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盟友关系也让美国难以脱身。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常常带着冒险色彩,这迫使美国持续为其输送资源。单在2024年,以色列就获得了超过2.5万枚炸弹的援助,无疑加重了美国在中东的投入。
此外,军工复合体的利益也是一个重要推手。中东是美国军火出口的巨大市场,约占其总出口的40%。每一次地区危机,都可能转化为军火商的丰厚订单。
今年5月,美国就与沙特签署了一份价值近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创下历史新高。这种商业利益的捆绑,无疑进一步固化了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介入。
而军事干预的有效性也频频受到质疑。今年6月,美军对伊朗核设施进行了空袭,但效果并不理想。据评估,仅一处设施被基本摧毁,另两处很快恢复了运行,这暴露了军事手段在复杂地缘政治面前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使得特朗普在面对最新的伊以冲突时显得犹豫不决。他显然不想重蹈阿富汗或伊拉克战争的覆辙,担心再次陷入战争泥潭,进而导致其亚太战略全面崩溃。
当前,美国国内的决策压力也随之而来。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就公开主张,美国应该击败伊朗,从而腾出手来专注于对付中国。这无疑给特朗普带来了巨大的决策压力,白宫甚至称他将在两周内做出最终决定。
弗林认为,伊以冲突如果不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中国将从中获利。他甚至将支持以色列对伊朗的行动视为“保护西方文明的正义之举”,认为以色列的胜利将有利于美国扩张,并巩固美以地位。
然而,奥丽安娜·马斯特罗则指出,美国的军事干预正是“大国衰落的路径”。阿富汗战争就耗费了2.3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10个“一带一路”倡议的总投资,这种持续的资源消耗,让美国深陷中东难以自拔。
与美国试图将中国拖入中东泥潭的设想完全相反,中国保持了“高度的战略定力”,从未陷入其设下的“局”。奥丽安娜·马斯特罗强调,中国30年来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替代军事干预,证明了这种“不可能成功”的模式,实际上是打破霸权主义的强大武器。
在伊朗问题上,中国仅提供适度的政治支持,避免了直接的军事介入。即便伊朗曾与中国有矛盾,中国仍然将其视为制约美国影响力的棋子。2023年,中国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展现了通过政治手段化解冲突的能力。
中国也充分运用了经济杠杆。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深化与东盟的合作,2024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增长了22%,构建了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崛起,也在悄然挑战着美元的霸权地位。2024年,CIPS处理金额高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正在绕开美元结算体系。
在能源结算领域,重要变革正在发生。2024年沙特宣布终止与美国维持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转而尝试以人民币结算石油。加之中伊25年合作协议明确石油交易使用人民币,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
对比美国深陷“远攻近交”的模式,不断消耗国力,中国凭借其历史经验,奉行“远交近攻”的战略视野。中国集中力量整合周边利益,避免不必要的远征,这体现了其“天下观”的战略智慧。
奥丽安娜·马斯特罗还指出,中美两国战略思维的根本差异,根源于其各自的文明基因。中华文明的“天下观”强调长周期治理、和合共生、追求稳定长久发展;而美国的“霸权逻辑”则更注重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和军事干预
这种文明差异在实际应对中也可见一斑。比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通过强力行政动员实现了社会管控;而美国则在自由与安全之间陷入了撕裂与博弈,这反映了两种文明逻辑的根本不同。
马斯特罗警告说,美国的军事干预正是“大国衰落的路径”,苏联解体就是前车之鉴。她认为,当前美国仍困惑于为何“困不住中国”,却未意识到这正是“帝国模式”执迷于军事干预与规则霸权,与中国“命运共同体”通过经济互联和文明对话重构全球秩序之间的终极较量。
回到当前,特朗普总统在两周内决定是否军事介入中东,这不仅关乎伊以冲突的走向,更是美国在全球战略棋盘上的关键一步。迈克尔·弗林等鹰派主张击败伊朗以专注于中国,暴露出美国急于脱身中东泥潭的焦虑。
然而,若美国继续沉迷于“离岸平衡”的虚幻,持续透支其国力,中东或许将成为它霸权体系崩塌的“最后一击”。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经验早已揭示:大国之间的争斗,胜负的关键不在疆场,而在人心。未来的全球秩序,正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模式和文明逻辑的较量中,一步步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