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军足迹,再现长征艰辛与山西军阀镇压真相
112
2025-07-20
江西足协那条通知炸出来的时候,朋友圈比球场还热闹。你说凌晨两点,隔壁球队还在为晋级发朋友圈,天一亮,门锁了,钥匙直接扔进了赣江。职业球员别想进赣超,外地人也莫挤进来,连个“踢过中乙”的简历都成了黑名单。听着像笑话,结果官方盖章,玩真的。足球,真能这么本地化?江西这波像极了老家村口麻将桌,牌友必须是本村的,外村带瓜子来的都得先查户口。
你说中国足球这些年,多少有点像老旧的公交车,车厢里人挤人,司机却一脚刹车一脚油门。江西这回,干脆直接拉手刹了。职业球员全体下车,本地青训独自飙戏。有人说给了本地孩子机会,可真轮到比赛那天,场边观众席冷清得能听见风吹球网的声音。那些年你拼命想看的高水平对抗,转身成了“邻里杯”,踢得热闹,水平嘛……你心里有数。
再想想,踢球的不让进,买票的也没动力,周边摊主连烤肠都懒得翻。中超全盛时,现场一个赛季能拉动几百万观众,不光球队在转,商家跟着也忙。现在这一刀切下去,地方联赛像是失了魂,足球成了本地人的专属“文艺汇演”。你家门口的广场舞都比这个热闹,说真的。
足球本来是城市的烟火气,是下班后兄弟们聚一场的理由。可江西这套操作像极了“自家孩子自家宠”,眼界一收缩,野心也就萎了。职业球员被拒之门外,草根选手自己玩自己的,水平能提升?你看欧洲那些小国,冰岛人口还没南昌一个区多,人家世界杯都能踢出花样。靠的是开放,是“你行你上,我看你行”。咱这呢,怕被外来户抢了风头,干脆画地为牢。这气氛,像极了小时候课间分组踢球,“你家娃踢不过我家娃,不许带外人!”
有意思的是,政策刚落地,球迷圈子里分分钟炸了锅。有老球迷直接拉黑了江西足协的账号,说以后赣超比赛不用再关注,直接看草坪长草。也有家长高兴坏了,觉得终于轮到自家孩子露脸。可真当比赛打起来,场上气氛连小区篮球赛都拼不过。你说青训要靠高水平对抗推动,现在搞成“本地保护区”,难怪有人调侃,“这下连国足都能松口气了,江西不用出人了。”
国足这些年,别说让人心动,连咱吐槽都吐出套路了。朋友聚会聊起中国足球,十句有八句是自嘲。江西这事,倒像是在提醒大家,足球,真没你想的那么刚需。不看国足,生活也没塌。要说足球带动地方经济、群众体育、餐饮、交通,江西这刀下去,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比赛没人看,球场冷清,商家撤摊,气氛一夜回到解放前。
说到江西这波“本地户口”操作,其实也不是头一回。前两年四川本地联赛玩过类似的“土政策”,说是为青训腾地方,结果水平下去了,连观众都懒得来。足球本来该是开放的,越封闭,越自我循环,越难有突破。你还记得当年恒大搞青训,送孩子出国留洋?这几年回来的人,混得好的少,能在中超站稳脚跟的更少。中国足球的问题,早就不是一句“本地保护”能解决的。
有球迷提议,把国足全体送去朝鲜军训,别搞特殊待遇,同吃同住同练。乍一听像玩笑,背后其实全是真心话。中国足球的体制,太官气,太讲关系,场上场下都是剧本。江西这次“关门练功”,说是青训,实际谁都清楚,水平就那样。没有外部刺激,球员永远只能在自家后院里转圈。
翻翻数据,2019年中超现场观众数比2023年高出近40%,球迷热情一再降温。江西这步棋,直接让地方足球冷却成一锅白开水。球迷也不傻,谁愿意花钱看一场“自家娃娃亲友会”?足球的魅力,其实一直在于它的开放和竞争。现在比赛成了“自己和自己玩”,热闹是热闹,水平是另一码事。
江西足协的逻辑你也别琢磨太深,真要是能靠“本地化”就创造奇迹,早就把国足送上世界杯了。你看冰岛、克罗地亚,靠的是开放和交流。中国足球一到关键时刻就开始“保守治疗”,怕丢人,怕出错,结果水平从来没见涨。江西这套玩法,像极了家里老人“自家娃最聪明”,不让娃和外面孩子玩,最后连跳皮筋都没人陪。
说到底,足球该是全民的,千万别玩成自家人自娱自乐的游戏。江西这招也许能哄住部分家长,真想提高水平,没戏。球迷们要真铁了心全体罢看,球场上只剩风吹草地马牛奔,倒也算一景。说不定哪天,真有小区广场舞大妈组队踢进了赣超决赛,场边观众多过职业联赛。
你说江西这事到底是自救,还是自嗨?我现在连吐槽都懒了。也许只有真等到有一天,足球场上多点热血、少点政策,场边多点观众、少点自家人鼓掌,咱们才能说,这才叫回归生活。要不,改天你也组个队,咱们一起报名赣超?反正门槛不高,唯一要求——户口本带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