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杭州第2,郑州险胜天津,东莞第13

69 2025-08-11 22:33

新一线城市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引发广泛关注,成都、杭州、重庆继续稳居三甲,青岛、宁波、佛山等城市首次跻身十五强榜单。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工业重镇天津首次被郑州超越,东莞则凭借世界工厂转型跃居第13位。各城市排名变化的背后,是数字经济渗透度、人口虹吸力和产业转型能力的综合较量。

杭州继去年超越重庆跃居第二后,今年继续以数字经济优势巩固其"电商之都"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6305亿元,占GDP比重28.8%,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持续发力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赛道。在城市运营维度,杭州地铁运营里程突破516公里,人才净流入率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成效显著。

郑州与天津的排名更迭则展现出人口红利的裂变效应。作为户籍人口破千万的超大城市,郑州常住人口十年间增加397万,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884.6亿元,反超天津1500多亿元。与此同时,郑州航空港区手机产量占全球七分之一,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全国三成,现代物流枢纽功能加速释放。反观天津,虽坐拥北方最大港口,但传统重工业占比仍超40%,新兴产业培育尚需发力。

东莞的逆袭印证了"世界工厂"转型的突破。这座曾被外界贴上"代工之城"标签的城市,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500亿元,OPPO、vivo等本土品牌已占据全球手机市场18%份额。更值得注意的是,松山湖科学城已集聚大科学装置群,华为研发人员超2.5万人,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创新要素的持续注入正在重塑城市基因。

在这轮城市洗牌中,苏州的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蝉联地级市之首,合肥依托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增速领跑,西安凭借文旅融合实现首店经济爆发式增长。南京则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高教资源转化方面持续发力。这些城市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共同勾勒出新经济发展格局的生动图景。

城市竞争没有终点站,只有接力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变革浪潮中,谁能持续夯实产业根基、优化营商环境、激活人才动能,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赢得先机。这场关乎城市未来的竞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改变着中国经济版图。

下一篇:成吉思汗最被忽略的儿子,察合台为何成不了草原主角
上一篇:中北大学四大王牌专业:军工底色与创新实力的硬核担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