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队逆袭河南队,泽卡双响引热议,球迷呼唤新主帅救场
104
2025-07-05
西方国家讨论乌克兰安全保障机制。就在欧洲各国军事高层召开线上会议讨论乌克兰停火方案时,俄方强调任何安全安排应考虑其‘合理安全关切’。
这个要求直接戳破了西方短暂的乐观。 就在几天前,白宫还宣称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上同意了欧美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护。
拉夫罗夫毫不留情地拆台。 他冷冷表示,所谓“普京同意安全保障”的说法纯属误解,俄方仅承诺提升与乌克兰谈判的“代表级别”,从军事层面扩展到政治层面。 至于特朗普期待的俄乌领导人峰会? 拉夫罗夫轻描淡写地泼了盆冷水:需要“极其周密的准备”,否则可能“导致局势恶化”。
俄罗斯的真实算盘彻底暴露。 拉夫罗夫要求,乌克兰安全保障必须由联合国五常——中、俄、美、英、法共同制定,且俄罗斯需享有平等否决权。 这意味着,未来任何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只要莫斯科投下反对票,就会立即失效。
这套方案其实是“新瓶装旧酒”。 它直接照搬了2022年俄乌在伊斯坦布尔谈判破裂的草案,当时乌克兰谈判代表曾被迫接受这份“投降书”。 根据该方案,乌克兰军队需裁减至8.5万人(仅为战前一半),交出所有远程导弹,并承诺“永久中立”——即永远不得加入北约或其他军事联盟。
如今俄方升级了条件。 除了军事限制,最新要求还包括乌军撤出四个前线地区,并全面切断与西方的军事合作纽带。 拉夫罗夫甚至搬出所谓“历史根源”,指责2014年“基辅政变”导致“对俄语人口的灭绝”,暗示乌克兰需为此负责。
乌克兰的反应激烈而痛苦。 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紧急与法国、德国、英国等安全顾问召开马拉松会议,会后他强调:任何保障必须“非常具体和有效”,确保乌克兰不再重蹈被侵略的覆辙。 可现实是,乌克兰正被推向两难绝境——要么接受领土割让(如撤出30%顿涅茨克驻军),换取西方保护;要么继续抵抗,承受更大损失。
西方阵营内部早已四分五裂。 特朗普明确排除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只肯提供“空中支援”,地面部队则甩给欧洲。 法国总统马克龙趁机推销“欧洲军”独立驻乌计划,英国则专注于列武器援助清单:防空导弹、反炮兵系统、数十亿美元装备……北约秘书长甚至点名日本、澳大利亚“积极参与”。
但欧洲的“团结”更像一场表演。 尽管10余国口头承诺派兵,梅德韦杰夫直接讥讽法国是“没头脑的高卢公鸡”,并警告:绝不允许北约部队以维和身份进入乌克兰。 拉夫罗夫更直指欧洲领导人在华盛顿的游说“笨拙且不道德”,试图绑架特朗普立场。
俄罗斯的深层恐惧在于被彻底架空。 拉夫罗夫反复强调: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安全保障是“乌托邦幻想”。 俄方真正忌惮的是北约借机将乌克兰纳入防御体系,甚至把基辅变成反俄前哨。 为此,莫斯科不惜拉中国入局,试图用五常框架制衡西方。
中国却选择置身事外。 面对俄罗斯的“五常共治”提议,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在闭门会上明确表态:只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 外交部发言人也强调“用自己方式推动和平”——委婉拒绝了担保国角色。 这让俄罗斯试图平衡西方的计划落空。
战场与谈判桌正在残酷联动。 俄军持续在顿涅茨克等地施压,而该区域目前驻扎着乌军70%的主力。 普京要求乌军撤出30%,相当于让乌克兰自断一臂。 更棘手的是俄方提出的“特殊自治”要求,涉及地方治理权等核心主权问题。
西方对俄罗斯的承诺充满质疑。 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中,俄承诺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换取乌放弃核武器;2015年《明斯克协议》中,俄同意停火并撤军。 这两份协议最终都被莫斯科撕毁。 如今拉夫罗夫再提“安全保障”,连欧洲官员私下都承认:更像缓兵之计。
所有参与者都在为“体面收场”挣扎。 乌克兰需要确保持续的军援不中断,西方想避免数千亿美元援助打水漂,俄罗斯则试图摆脱制裁绞索。 可当拉夫罗夫把“否决权”拍在桌上时,三方勉强维持的脆弱平衡瞬间崩解。
特朗普仍在推动他的“空中支援”计划。 美军官员正与欧洲讨论在罗马尼亚部署战斗机,支援可能进驻乌克兰的欧洲部队。 但拉夫罗夫的否决权要求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只要俄方反对,这些战机甚至无权起飞。
僵局的核心始终未变:俄罗斯要掌控规则制定权,西方要维持战略主导力,乌克兰则渴望不被出卖的安全感。 当拉夫罗夫在镜头前强硬宣称“我们坚定捍卫利益”时,他身后的克里姆林宫红墙仿佛又高了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