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寒王”超越茅台!从20万经费都拿不到,到半年赚10亿

62 2025-08-29 11:27

2025年8月27日上午10点15分,A股大盘的数字突然跳动国产AI芯片公司寒武纪股价冲破1464元,短暂超越盘踞榜首多年的贵州茅台。

中国科技企业首次站上资本之巅,传统“白酒信仰”被硬核芯片取代。

寒武纪的登顶像一针强心剂扎进市场。 这家公司8年前还蜷缩在中科院计算所30平米实验室里,连20万科研经费都批不下来。8年后,它的市值冲破5500亿,掌舵人陈天石以1600亿身家空降江西首富。

这一切的转折点始于一场制裁。 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36家被制裁企业中近三分之一属于寒武纪体系。 晶圆代工被切断,封装测试遇阻,供应链几近崩盘。但陈天石在内部会议上只说了句:“所有环节,我们自己重做。 ”

制裁反而成了助推器。 2023年初,寒武纪股价从50元谷底启动,24个月内飙升25倍。 国际客户因美国禁令转向国产替代,寒武纪的订单暴增。 2024年,它拿下全年A股涨幅冠军,年涨幅387%。

真正的爆发在2025年。 4月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单季营收11.11亿,同比激增4230%;8月26日的半年报更震撼:上半年营收28.81亿,同比增长4347%,净利润10.38亿而去年同期还在亏损5.3亿。

业绩飞升的核心在云端芯片。 寒武纪思元590芯片在百度测试中表现惊人:大模型训练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80%,部分场景甚至追平。

这款被称作“英伟达平替”的产品,半年贡献了99.6%的营收。

很少有人知道,寒武纪的起点是华为手机。 2017年,成立仅一年的寒武纪为麒麟970芯片提供NPU处理器,搭载该芯片的华为Mate10卖出1000多万台。

但2019年华为转向自研芯片,寒武纪失去最大客户。

断腕时刻,陈天石把团队压向云端芯片研发。 2020年科创板上市时,寒武纪三年累计研发投入4.3亿,比同期营收还高。

2023年营收7.09亿,研发烧掉11.18亿。 八年累计亏损超50亿,换来2774项专利申请。

资本用真金白银投票。 游资大佬“章盟主”章建平去年底买入寒武纪,今年连续加仓至682万股。

按8月股价计算,这笔投资已浮盈超80亿。 高盛更将目标价调高50%至1835元,预言还有47%上涨空间。

陈天石兄弟的成长轨迹比剧本更传奇。 哥哥陈云霁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弟弟陈天石16岁紧追而至。

在少年班,陈天石成绩排中下游,自嘲“拖后腿的差生”。 2010年,博士在读的陈天石到北京见哥哥,两人在计算所萌生做AI芯片的念头。

当时全球没人专注这个方向。 他们申请20万经费被拒,团队被嘲“三无项目”(无经费、无论文、无关注)。

转机在2014年到来:论文《DianNao》拿下计算机顶会ASPLOS最佳奖,这是亚洲学者首次在该领域折桂。

2015年首颗AI芯片流片成功,2016年公司取名“寒武纪”地质史上生命大爆发的纪元。 如今这个名字正成为现实。

他们的芯片驱动着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能工厂,每天处理超过50亿次AI任务。

政策东风也在加码。 2025年《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到2027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 寒武纪的芯片已进入国家智算中心采购目录,政府项目贡献了24%的营收增量。

但质疑从未消失。 A股史上曾有6只股票短暂超越茅台,最终都跌回原位。 寒武纪要打破“茅台魔咒”,还得靠下一个季度的财报说话。

陈天石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冷板凳要坐十年”。 当年他带着团队睡行军床通宵测试芯片时,这句话是咬牙坚持的动力。 如今,这位80后首富的下一战,是让中国芯片在全球赛场持续领跑。

#百度带货夏令营#

下一篇:金螳螂1.35亿资产减值!财务洗澡还是轻装上阵?
上一篇:特朗普要掀翻美联储?鲍威尔硬扛,一场金融帝国的权力游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