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疆战火到高原哨所:89式100毫米迫击炮的40年军旅生涯

191 2025-07-11 14:19

1979年南疆对越作战期间,71式100毫米迫击炮随军参战。在战斗中,该型迫击炮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射程近,精度不高,不能平射,特别是第四条,噪音大,有些没做好保护的炮兵听力因此严重受损。即便是用各种东西塞入耳朵,这就导致无法对话,炮兵们沟通主要靠手语,因此会贻误战机。新100迫击炮研发刻不容缓,直到1989年,新装备服役,它就是赫赫有名的89式100毫米迫击炮。

89式迫击炮,全称“1989年式100毫米迫击炮”或“PP89式100毫米口径迫击炮”,PP代表迫击炮拼音字母缩写,口径100毫米,身高长1600毫米,该炮采用了大量铝合金材料战斗状态下全重73公斤(不含瞄具),膛压66.1mpa,射击初速308米/秒,高低射界45度-80度,方向射界4度,射速每分钟15-20发,最大射程6.4公里,距离公算偏差1/160,方向公算偏差1/300,可发射包括杀伤爆破榴弹,杀伤爆破燃烧弹和照明弹在内的三种炮弹,其中榴弹是主要炮弹。

89式所使用的杀伤爆破榴弹,炮弹重8公斤,炮弹爆炸后,密集杀伤范围高达30米,杀伤面积有2600平方米,相当于4个篮球场大小。炮弹爆炸后的弹片多达3000片,威力不亚于105毫米榴弹炮弹;杀伤爆破燃烧弹其他性能和上面的榴弹差不多,还可以进行半径18米的纵火,点燃敌人的弹药和辎重。照明弹很少使用,发射后最大射程为5500米,最小射程1100米。炮弹可以抛射一个带着降落伞的燃烧物,挂在700米高空缓慢下降,持续燃烧50秒,照亮半径700多米的区域。

针对南疆战场上暴露出了问题,89式100毫米迫击炮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首先,对于噪音,89式增加了一个防噪通话耳罩;其次,在提高射击精度上,89式100毫米迫击炮使用了类似于87式82毫米迫击炮的新式缓冲设计。套筒套在火炮身管上,套筒里面设有缓冲弹簧。开炮时,套筒会沿着身管上下滑动,在压缩弹簧帮助下进行缓冲,降低底座的受力程度,提高持续炮击精度。另外,炮架设有概略水平调整机,使得炮架腿部和高低机结合很牢固,受力均匀,有效提高精度。第三,在89式迫击炮的炮尾有一个转换机,使用时可以选择“迫发”或者“拉发”。选择“拉发”就可以进行平射,将炮管放到水平位置,将炮弹放入炮膛底部,此时撞针被锁定,是无法发射炮弹的。炮手瞄准以后,选择拉动炮尾的拉火手柄,撞针就会解除控制,直接撞击炮弹底火,从而实现平射。有了平射能力以后,89式可以直瞄炮击一些目标,有一定攻坚能力。

89式大量服役时,中越战争已经停火。该炮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规模战争。

在部队,该型号迫击炮同样配属团级作战单位,每个团配备一个89式迫击炮连,装备6门该型迫击炮。作战时,迫击炮连直接受团指指挥,为团属步兵营/连提供火力支援。

进入90年代后,89式100毫米迫击炮开始从陆军步兵团转移到山地部队、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继续服役。在中印边境地区,我边防官兵就曾费尽力气将这种装备运送到山上进行巡逻。

合成化军改后(师团体制已经改为旅营体制),原本装备南方山地部队和高原部队的团属炮兵分队的89式100毫米迫击炮被下放到了营属炮兵分队。一个机械化步兵营拥有一个100毫米迫击炮连和一个榴弹发射器排,装备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整体火力上完全能够压制住印度方面的山地步兵营。

这几年,我军开始重新装备停产40之久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似乎是要彻底取代89式100毫米。

从装备体系看,89式主要服务于步兵团级单位,每团配备6门。这种编制反映了当时我军"步兵为主"的作战思想。然而随着部队逐步实现机械化,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开始重新受到重视,16公斤重的炮弹威力足可与155毫米榴弹炮相媲美。

89式100毫米迫击炮,留给这位老兵的时间已经不多,它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下一篇:收卢布的安全指南与合法途径探讨
上一篇:伊朗空军惨败以色列,现代战争教训深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