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被做空背后:稳定币巨头为何被摩根大通狂泼冷水?

76 2025-07-11 18:20

点击关注不迷路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看似离普通人很远,实则暗藏玄机的新闻:

美国稳定币巨头Circle被摩根大通直接“唱衰”,目标股价从180美元腰斩至80美元。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一家市值400亿美元的明星公司,突然成了华尔街眼中的“烫手山芋”?

一、Circle是谁?它凭什么值400亿美元?

如果你用过支付宝里的“余额宝”,就能理解Circle的商业模式。

它发行了一种叫USDC的数字货币,每1个USDC背后都有一美元真金白银存在银行里。

用户把钱存进USDC,Circle就拿着这些钱去投资短期国债,赚取利息差。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银行?

但它比银行更“狠”:

不给储户利息,全部利润自己吃下。

这种模式在过去两年简直躺赚。

美国利率一路飙升到5.5%,Circle的储备金收益水涨船高。

更夸张的是,它的股价自6月4日上市以来暴涨482%,市值直逼400亿美元,相当于买下整个小地方的房地产。

但摩根大通的报告像一盆冰水泼下来:别高兴太早,这泡沫该戳破了。

二、摩根大通的“死亡凝视”:三个致命伤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可不是随便说说,他们列出了三大“催命符”:

1. 利率“剪刀差”:好日子到头了

Circle的利润就像天气预报——完全看美联储脸色。

过去它靠高利率大口吃息差,但现在风向变了。

美联储已经开始降息,就像银行突然告诉你存款利率从5%降到3%。摩根大通算了一笔账:

利率每降1%,Circle每年少赚6亿美元。

更惨的是,它还得给合作伙伴分钱——比如Coinbase,去年光这一家就拿走了9亿分成,占利润的55%。

这哪是合作?简直是给大爷打工。

2. 越来越贵的“朋友圈”:分销成本失控

为了推广USDC,Circle和各大交易所签了“分赃协议”。

你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但问题在于:

合作方拿走的钱越来越多。

现在三分之二的利润要分给合作伙伴,未来可能涨到70%。

想象一下,你开奶茶店赚100元,要给加盟商70元,自己只剩30元。

这种“内卷”有多可怕?

摩根大通警告:

再这样下去,Circle会变成“数字时代的苦力”,利润率比余额宝还低。

3. 竞争者正在“捅刀子”:新玩家带着炸弹来了

你以为稳定币市场是Circle的独角戏?

错!PayPal、贝莱德这些巨头已经杀入战场。

更狠的是,有些新玩家直接给USDC用户“挖墙脚”。

比如推出年化2%收益的代币基金,这就像隔壁银行突然说:

“来我这存钱,利息翻倍。”

而USDC连0.1%的收益都不给。

长此以往,用户跑光是迟早的事。

三、为什么说80美元目标价“很客气”?

摩根大通给的目标价是80美元,比现价跌一半多。

很多人觉得这是“恶意唱衰”,但仔细看报告,反而觉得分析师够善良了。

他们甚至给Circle加了10%的“情绪溢价”,也就是考虑到市场疯狂追捧加密货币,硬生生多算了10美元。

如果按正常逻辑估值,这公司可能只值70美元。

更扎心的是,Circle的市盈率(PE)高达147倍,而传统金融巨头摩根大通自己才13倍。

什么概念?

买Circle股票的人,相当于花147元买1元的利润,而买摩根大通只要13元。

这差距堪比买黄金和买铁矿石。

四、Circle的“救命稻草”:跨境支付靠谱吗?

面对质疑,Circle也不是坐以待毙。

它最近推出了“跨境支付网络”(CPN),想挑战SWIFT系统。

听起来很酷,但现实很骨感。

目前CPN还在“幼儿园阶段”,连外汇兑换这种基础功能都没搞定。

高盛泼了一盆冷水:

跨境支付市场虽有300-500亿美元蛋糕,但传统巨头们早把蛋糕分完了,Circle想抢食至少得等五年。

更讽刺的是,Circle想学SWIFT,却忘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合规性。

欧盟MiCA法规刚落地,美国《GENIUS法案》即将通过,这对USDC是利好。

但问题是,监管趋严后,Circle的“类银行”模式会被套上紧箍咒,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野蛮生长”。

五、给普通人的启示:警惕“故事股”的致命诱惑

看完这个案例,你可能会问: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脱离基本面的暴涨,都是空中楼阁。

Circle的故事听着很美——区块链+跨境支付+合规龙头,但再好的故事也得经得起数学检验。

当它的利润高度依赖不可控的利率、当分销成本像吹气球般膨胀、当竞争者拿着镰刀入场时,所谓“百倍PE”就成了最危险的陷阱。

这让我想起老家卖核桃的亲戚。

有一年核桃价格飞涨,他砍掉果园改种车厘子,结果第二年车厘子滞销,现在还在还贷款。

投资和种地一样,不能只看今年的收成,更要看十年后的风雨。

六、未来怎么走?Circle的三种结局猜想

Scenario 1:最惨结局——重演LUNA崩盘

如果USDC遭遇挤兑,比如某次黑客攻击或监管重锤,整个稳定币市场可能遭遇“银行挤兑式”崩溃。

虽然USDC比Terra的LUNA靠谱得多,但高盛提醒:

它的脱锚风险从未消失。一旦信誉崩塌,400亿市值可能瞬间蒸发。

Scenario 2:平庸结局——变成“数字时代收费站”

在跨境支付领域艰难拓荒,每年赚着3%-5%的稳定收益。

这种情况下,股价会像泄气的皮球慢慢回落到80美元以下,成为价值投资者的鸡肋。

Scenario 3:奇迹结局——“数字美元”

如果USDC成功嵌入传统银行体系,成为美元数字化的基础设施,那它可能享受政策红利。

但这种概率比国足进世界杯还低:

央行们更愿意搞自己的CBDC(央行数字货币),谁会把金融命脉交给一家初创公司?

七、加密货币的“成人礼”时刻

Circle的困境,本质是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缩影。

当Web3从极客圈走向主流时,必须接受传统金融的规则洗礼。

摩根大通的这份报告,或许正是加密货币走向成熟的“成人礼”:

从此以后,讲故事不管用了,真金白银的利润才是硬道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泡沫总会破。”

看懂Circle的故事,也许下次遇到“百倍币”时,你会多一份清醒,少一份冲动。

(全文完)

下一篇:鹿晗突然暴瘦,网友:他眼里没光了!陈赫说出原因
上一篇: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港口航道项目与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的准入密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