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印度外,巴基斯坦还有一个死敌?不投美不选苏,谁是真朋友?

163 2025-07-27 08:19

1947年的一则蒙巴顿方案,直接印度与巴基斯坦被分割开来,尽管两国都已独立成立国家,但自此之后却始终不得安宁,彼此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宛如仇敌,恨不得将对方彻底消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英国人无疑成为了其中的“搅屎棍”。

印巴分治之后,英国人轻松地离开了,然而他们却将一堆棘手的问题留给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问题包括宗教信仰的分歧、领土争议,以及核武器等复杂问题。

由于印巴两国之间频繁发生冲突,这些问题为两国未来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因此印度与巴基斯坦自此变成了彼此的宿敌。

但你知道吗?除了印度,巴基斯坦还有一个死敌,就在它的旁边,但不是伊朗,它是谁?

还有一个死敌?

它便是巴基斯坦的西边邻国阿富汗。

而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矛盾,也同样是搅屎棍英国人的“杰作”。

1893年,英国人确定以“杜兰德线”作为划分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的标志,“杜兰德”这一名称源自于当时英属印度的总统,即莫蒂默·杜兰德。

自那以后,这条长达2640公里的分界线,就为后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埋下了祸根。因为在划分这条分界线时,并未考虑到当地民族,宗教等因素。

所以杜兰德线不仅隔开了领土,也隔开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什图人。

英国人再次达成了目标,他们之所以特意选择杜兰德线作为界限,其目的在于拆散普什图族,制造矛盾。

致使两国之间的边境问题也日趋复杂化,阿富汗政府也拒绝承认杜兰德线将杜兰德线视为民族分裂的标志,该线路将阿富汗的普什图族直接划分成两个部分。

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普什图族的人口大约在4500-6000万然而,在这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阿富汗,这一比例占到了阿富汗总人口的44%,构成了阿富汗的主体民族。。

另外,三分之二的普什图民族成员居住在巴基斯坦境内,他们构成了巴基斯坦总人口的一个相当大的比例。15.42%,成为了巴基斯坦的第二大民族(巴基斯坦第一大民族是旁遮普族)。

后来的“阿富汗”一词,实则源自普什图人独特的称谓。普什图人,这一族群,正是起源于阿富汗,他们是阿富汗人民的先祖。

原本属于同一个民族,如同一家之亲,同根同源,却因那条“杜兰德线”的划分,不得不被迫分割成两个国家的子民,若是你,你会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吗?

在1947年,当巴基斯坦提出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之际,阿富汗则投出了唯一一张表示反对的选票。

正是由于英国人当初刻意设定的那些纷乱的边界线,导致印度东部和阿富汗西部都对巴基斯坦抱有不满,从而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困境。

巴基斯坦在经济领域表现不佳,人口问题突出,军事力量也不够强大,在国际社会中几乎缺乏影响力。

作为一个力量相对薄弱的国家,其周边环境充斥着所谓的“敌对势力”,那么巴基斯坦究竟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呢?

不能投苏 不能投美

依旧需要寻求强者的支持,然而巴基斯坦应当投靠哪一方?那时正处于冷战阶段,全球范围内存在两位“巨头”,一方是美国,另一方则是苏联,巴基斯坦究竟应选择哪一方?

无需担忧,印度已为你作出了决定。尽管印度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却选择了亲近苏联。两国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那就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因此,印度与苏联一拍即合,结成了友好关系。

1956年,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位于左侧)与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位于右侧)进行了会面交流。

在这种情境下,巴基斯坦自然明白投靠苏联已是绝无可能,因此它开始筹划,打算将美国视为自己的坚实后盾。

美国看到印度既已倒向苏联,所以也愿意与巴基斯坦增进关系。

1953年11月,双方正式签署了《美巴双边防务协定》,次年5月,又达成了《共同防务援助协定》,此举标志着两国正式成为以美国为领导的多边防务组织的一员,进而确立了美国在亚洲盟友中的核心地位。

美国总统杜鲁门与巴基斯坦首任总理 利亚卡特·阿里·汗

在南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时间便出现了印度倾向于苏联,巴基斯坦则偏向美国的独特格局。

然而,这一状况并未持续太长时间;随后,美国的某些行为使得巴基斯坦人对美国人的真实面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965年,随着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巴基斯坦在战场上陷入了不利局面,迫不得已向美国寻求了支持。

第二次印巴战争

当初签署的协议,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如同废纸一般。美国虽然表面上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同盟关系,但实际上并未向巴基斯坦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之际,美国竟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巴基斯坦,转而投身于为印度提供军事支持。不仅不提供援助,更是故意从中作梗。

美国并非可靠的依靠,面对此境,巴基斯坦又将何去何从?难道巴基斯坦真的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吗?

真心朋友

在紧要关头,中国向巴基斯坦伸出援手,全力支持该国。

在1965年印巴战争期间,我国甚至提出了“抗印援巴”的外交政策方针,并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军事武器援助。

经风雨,方显真情。在中国伸出援手之际,巴基斯坦终于得以洞悉,究竟谁是在利用,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我国在政治领域明确表态,坚定地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对印度对巴基斯坦所进行的军事侵犯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同时,在经济领域,我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丰厚的经济援助及必要的物资支援,助力巴基斯坦缓解因印度封锁而引发的诸多经济困境。

历经岁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已构筑起深厚的友谊纽带,双方关系愈发紧密,以至于我们习惯性地将巴基斯坦昵称为“巴铁”。

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究竟是深厚的友谊,还是出于无奈而做出的权宜之计呢?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还是只有永远的利益。

下一篇:只聊了20分钟,李在明“变脸”了,当场转向,9.3阅兵不来了
上一篇:中国两招破局美国 80 年布局,7 月 19 日,东盟民调反转传来消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