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天,提醒中老年人:少吃苦瓜和茄子,多吃这3样,安稳入
77
2025-08-13
在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中,“0公里二手车”异军突起,搅乱了原本的市场节奏,也让不少二手车商陷入困境。老詹,一位在二手车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就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年初,落地价20万元的新能源“0公里二手车”,以13万元的低价就能拿到手,转手15万元售出,每辆至少能赚1万元的利润空间,让老詹心动不已,果断进货7辆。可如今,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车却成了他的烫手山芋。车价已调到12.8万,比入手价还跌了2000元,他无奈地将剩下的3辆车称作“祖宗”,甚至立下规矩,以后绝对不再囤“0公里二手车” 。
“0公里二手车”,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已完成车辆登记手续,名义上属于“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几乎为零的新车。在二手车市场,它还有“准新车”的别称,通常指行驶里程在0 - 1000公里内,手续齐全的车辆。其实,“0公里二手车”并非新鲜事物,十几年前老詹就接触过,当时有客户想要一辆国内未引进的手动挡保时捷,他通过正规流程以公司名义下单、报关、缴税、上牌,那辆车几乎未行驶过,不仅让他赚了3万元,还帮他在车圈站稳脚跟 。那时,传统能源的“0公里车”是受小众追捧的玩物,利润高、出货快,可遇不可求。
但如今,“0公里二手车”的市场环境已截然不同。近年来,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大量涌入二手市场。公安部2024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自2020年以来,全国二手汽车交易登记量已连续4年超过汽车新车上牌量,二手车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增量,这也改变了大众的买车偏好,从“买新不买旧”变成了“有车就行” 。二手市场兴起的那几年,老詹的库存保持在40辆左右,新能源车占10%,平均一辆车的出手时间约10天 。“0公里车”因能省下购置税、保险溢价等费用,落地成本至少便宜两三万元,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折中选择,尤其受到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外务工想风光回乡的中年群体以及将车作为生产工具的司机们的青睐 。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老詹明显感觉到买“0公里车”的年轻人少了。部分原因在于车企频繁的价格调整,许多消费者从官方买回新车不久,车企就降价,让车主感觉被“背刺”,导致市场观望情绪浓厚,“0公里车”越来越难出手 。不过,将车作为生产工具的群体需求依旧存在,一些城市2024年对网约车政策进行调整,只允许车龄一年内的车辆注册营运,使得“0公里车”成为网约车司机的抢手货 。此外,在广州的二手车市场,还有不少来自中亚、中东以及非洲国家的淘车客,他们会收购里程少于500公里的新能源车 。
在这看似繁荣的“0公里二手车”市场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问题。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新能源车对首任车主身份更为敏感。多数新能源品牌将终身三电质保、免费OTA升级等服务与首任车主绑定,一旦车辆过户,相关权益自动终止,部分厂商甚至在购车合同中明确“所有权变更即视为质保终止” 。对二手买家来说,这意味着高昂的潜在成本,虽然在老詹的市场,大部分“0公里车”卖给了不太在意质保,更关注能否快速回本的网约车司机,但他们同样无法享有“首任车主权益” 。
车企与经销商之间的“数字游戏”也是催生“0公里车”的重要因素。部分车企在考核周期临近时,会下压销量指标,经销商为保返点和优质车源,会先用公司或个人名义买下车辆,计入“销量”后,再折价转给二手车商进行二次销售 。例如,曾登顶新能源车市场销售榜的雷丁汽车,在2018年登顶细分领域第一宝座的最后一年,其真实销量大约为15万辆,但公开称销量为28.7万辆,通过经销商进货成为车企与销售之间的默契 。除了经销商冲量,车企也需要清理库存。一些旧款车型或者滞销配置,车企会以7折左右的价格批量出清,这类车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出现电池衰减或软件版本滞后等问题 。另外,退订车也是“0公里车”的来源之一,贷款审批失败、等待周期太长等原因导致消费者退订,车辆便由车商补款接手后转入市场 。更隐秘的是,部分厂商将销售激励“延伸”到员工名下,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购车,再将车辆返租给4S店当试驾车,使用一两周后流入市场 。
“0公里二手车”的大量出现,对整个汽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二手车商的角度来看,其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混乱。以前一辆车最少能赚一万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不少二手车商对“0公里二手车”望而却步 。从车企角度而言,虽然这种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去库存,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甚至加剧亏损,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大创新资源投入 。对消费者来说,购买“0公里二手车”看似价格实惠,实则面临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车辆存在隐患、转售价格贬值更多等风险 。从行业整体来看,“0公里二手车”扰乱了新车销售与二手车交易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造成市场数据失真,长此以往,会误导资源配置,阻碍汽车产业的良性运行 。
随着“0公里二手车”乱象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近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和相关行业机构等开座谈会,规范整治“0公里二手车”乱象,同时引导二手车出口,传递出“反内卷”的明确信号 。未来,有关部门还需加强对二手车注册和入市的监管,建立健全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明确行业管理规范,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 。车企也应告别“数据崇拜”,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等内在竞争力 。而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也应擦亮双眼,不能只看价格,更要关注产品品质和服务保障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汽车市场回归正轨,让二手车商重新找回盈利的空间,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