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购车季,企业享清凉福利!
200
2025-07-09
《捕风寻影》日票房超越《哪吒2》,成龙在北美仍然比哪吒更有号召力
如果说今年暑期档哪部国产片最能带动话题,很多人会不假思索把目光锁定在《哪吒2》和《捕风寻影》身上。
一个是动画界“顶流”续作,导演饺子带着原班人马卷土重来,票房一路飙到155亿人民币,把中国电影的天花板又往上推了一大截;另一个则是成龙领衔主演的动作片《捕风寻影》,虽然不如哪吒那样轰动,但也悄悄冲进了暑期档前三,票房突破10亿人民币,成为黑马选手。
两部片子在国内风头无两,有人自豪地说,国产电影终于能在自己地盘上不靠流量明星也能打天下。
但电影的“战场”早就不只在国内。
随着暑期档结束,大家的目光开始转向海外市场。
8月22日,两部影片同步推出英文版,进军北美和澳洲影院。
许多影迷和业内人士都盼望着,《哪吒2》能在全球票房榜上再进一步,最好能冲上160亿人民币,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哪吒要把《阿凡达》都踩在脚下。
毕竟之前第一部在海外表现也不错,《哪吒2》光是北美前期就收了2000多万美元,还算体面。
但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
英文配音版《哪吒2》在北美上映后,票房却激不起太大水花,连70万美元的单日都没碰到,后面更是直接跌到10万美元以下。
反倒是《捕风寻影》逐步追了上来,日票房稳中有升,甚至在8月29日实现了反超。
从数据来看,成龙依然是北美观众心中的“功夫符号”,哪吒再怎么卖情怀,终究敌不过成龙这种国际老牌明星的江湖地位。
说来有点意思,国内观众对《哪吒2》是爆赞,不少人说动画电影终于能和好莱坞的大片较劲了,甚至开始分析哪吒的IP如何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但海外观众显然不太买账。
英文配音版上了院线后,反馈普遍偏冷,甚至有些美国网友说故事太本土化了,很多文化梗听不懂,情感共鸣也差点意思。
其实这问题很普遍,很多国产动漫出海时都遇到过类似状况,比如之前《白蛇:缘起》在北美也只是票房小打小闹,难以掀起大浪。
反观成龙的电影,哪怕剧情被吐槽老套,动作场面有点重复,但他本人就是一种情怀。
成龙几十年来几乎成了“华人功夫”的代名词,欧美观众早就习惯了他的表演风格。
就像有网友说:“只要有成龙在,动作片就不会太差。”这不是夸张,哪怕现在成龙年龄大了,动作慢了点,北美观众还是愿意买票捧场。
其实从票房走势也能看出来,《捕风寻影》日票房不但没掉队,甚至还有几天逆涨,说明观众基础很扎实。
这结果让很多国内网友直呼意外。
毕竟哪吒在中国是全民级IP,动画电影票房能追到全球前五,已经是奇迹。
但放在国际环境下,动画和动作片的受众、文化壁垒、情感连接完全不同。
有业内人士就分析,成龙的海外影响力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观众对他有强烈的熟悉感和安全感,而哪吒这种中国神话人物,想要真正破圈,还得靠更长时间的文化渗透和故事打磨。
其实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也常见。
比如华语歌手在国内爆红,出海却不温不火,而像李小龙、成龙这些武打明星,反倒能圈粉全球。
根本原因就是文化输出和受众习惯差异太大。
哪吒即使在国内有顶级票房,到了北美还是得面对陌生观众的审美和文化滤镜。
所以回头看这次票房逆转,既有遗憾,也有启发。
遗憾的是国产动画出海还没迎头赶上好莱坞,更深层次的文化沟通和情感共鸣还有很长路要走。
启发在于,成龙这样的国际符号,依旧能稳稳地帮国产片在海外站住脚,说明传统动作片的影响力还没过时。
也许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票房数据的突破,更是找到让世界观众都能听懂、看懂、喜欢的中国故事。
总之,电影的票房不只是数字,更是一场文化的交锋。
成龙在北美依然受欢迎,说明中国动作片的根还在;而哪吒这样的新派动画想要走得更远,可能还得慢慢来。
但只要国产片敢于尝试,肯定会有更多惊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