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洗烘一体机怎么样,性能与安全的完美结合
90
2025-08-04
说真的,再有人跟我提“元宇宙”这三个字,我可能真会当场跟他急。
这几年,大大小小的科技展会,我脑袋上扣过的VR头盔,摞起来能比姚明还高。
每次摘下来,除了头晕恶心,脑子里就剩下一句:就这?
感觉就像吃了一顿分子料理,花里胡哨,没吃饱,还不如楼下那碗热腾腾的炸酱面来得实在。
所以,这次溜达到2025年的服贸会,我基本上是抱着一种“上班打卡”的心态去的,准备好了随时掏出手机,对那些所谓的“文旅新体验”进行精神上的物理隔绝。
结果,我人生的滑铁卢,居然发生在一个五子棋盘上。
你没听错,五子棋。
就在那个北京经开区的展台,一台叫“元萝卜”的AI下棋机器人,三下五除二就把我给办了。
我寻思着,哥们儿我好歹也是少年宫里出来的,怎么就在这阴沟里翻了船?
那根冷冰冰的机械臂,走一步棋,像是在用手术刀给我做开颅手术,精准、冷静,还带着一丝丝的嘲讽。
我输得心服口服,甚至有点恍惚:我是谁?
我在哪?
我为什么连个五子棋都下不过一个卖萌的台灯?
那一刻,我之前所有的“见怪不怪”和“不过如此”,全都被这一盘小小的五子棋给敲碎了。
我突然意识到,这届服贸会可能真不是来搞那些虚头巴脑的PPT演讲的。
它像一个巨大的镜子,把我们这群在数字时代里瞎扑腾的人,照得一清二楚。
比如那个北京市文物局搞的“AI全息换装机”,听着就一股子旅游景点强制消费的味儿。
我本来是斜着眼看的,心里琢磨着这不就是个高清版的奇迹暖暖吗?
结果,一个姑娘站过去,屏幕上“唰”地一下给她披上了一件清宫的朝服,那丝绸的光泽,那刺绣的纹理,连她一转身,衣角的褶皱都跟着飘动。
我的天,那感觉太魔幻了。
她不是在玩一个换装游戏,她是真的在那个瞬间,被历史“附体”了。
这玩意儿一下就击中了我的软肋。
它在干嘛?
它在把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变得可以“穿戴”。
这比你在博物馆里隔着三层防弹玻璃看一件龙袍的体验,要直接、野蛮得多。
当然,肯定有老学究跳出来说,这是对历史的亵渎!
是消费主义的糖衣炮弹!
这话有错吗?
没错。
但问题是,你挡不住啊。
技术把体验的门槛一脚踹到了地底下,让历史成了可以随时调用的一张“皮肤”。
这生意,未来绝对是蓝海。
转头我又被塞进一个VR头盔里,体验“梦回圆明园”。
说实话,这名字土得我差点当场报警。
我以为又是什么爱国主义教育的沉浸式MV。
但戴上之后,没有悲壮的背景音乐,没有催人泪下的旁白,只有风吹过断壁残垣的呼啸声。
你可以在里面“走”,脚下踩着虚拟的瓦砾,伸手“摸”那些冰冷的石柱。
那种感觉很奇特,它没有强行灌输给你什么,而是用一种近乎残忍的安静,让你自己去面对那段历史。
这种“数字考古”的方式,比任何声嘶力竭的控诉,都来得更有后劲儿。
整个场子逛下来,最让我感慨的,其实是那些孩子。
他们跟AI具身智能机器人“AI小蚂ROBOT”聊天,就像跟自己的同学说话一样,没有任何障碍。
他们在玩那个“AI运动挑战”,为了屏幕上的一个虚拟分数,能跑得满头大汗。
他们是这个数字世界的原住民,而我们,顶多算是战战兢兢的移民。
这就引出了一个让我细思极恐的问题:我们现在搞的这些数字文旅,到底是在用科技给文化赋能,还是在用文化给科技“镀金”?
我们以前去旅游,是“身”与“心”都在路上。
现在呢?
我们在一个物理空间里,体验着无数个虚拟的远方。
这种沉浸式体验,到底是让我们看得更远了,还是让我们离真实的世界,更远了?
我不是个老古董,我承认让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能“亲眼”再看看故宫的雪景,这技术有它的温度。
但我也隐隐地感到一丝不安。
当所有的体验都变得如此廉价、高效、可复制,我们还有没有动力,亲自去翻一座山,去趟一条河?
当AI可以为我们批量生产“完美”的旅行照片时,我们手机里那些对焦不准、表情尴尬的真实瞬间,还剩下多少价值?
这届服贸会,说白了,就是未来文旅产业的一场大型“剧透”。
它告诉你,以后的博物馆、旅游景点会变成什么样。
它们会变得更像一个游乐场,一个大型的、需要充电的、可以存档读档的游戏。
从首钢园出来,夜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园区。
回头看,那些展馆里的光影还在闪烁,像一个个巨大的电子琥珀,把我们的欲望和好奇心,都封存在了里面。
我突然又想起了那盘五子棋。
我们兴致勃勃地研究着各种新玩法,殊不知,我们自己,可能也只是棋盘上的棋子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注定要跟AI共存的游戏里,我们到底是玩家,还是NPC?
留言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