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起7个亿,把自己玩成ST,绝味不是贪,而是怕

96 2025-10-09 23:55

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不光奶茶刺客多,连鸭脖都快吃不起了。以前三五十块钱能啃个爽,现在这点钱买完,感觉袋子都在嘲笑你的饭量。

当一个曾经的国民小吃,价格开始变得不接地气时,背后往往不是老板良心发现了,而是牌桌上的游戏规则,变了。

这不,卖鸭脖的“绝味”,就给自己玩了个大的,直接ST了。

故事的开头很劲爆,绝味被监管揪出来,说它连续五年,藏了7个多亿的营业收入。

五年,七个亿。

直接把自己藏成了ST。

这操作就非常魔幻。你见过考试往高了作弊的,你见过哪个学霸非要把自己的卷子改成不及格的?上市公司做假账,普遍都是往大了吹,什么扇贝跑了,存货没了,都是为了把利润做得花团锦簇,好让股民们冲进来抬轿子。

绝味倒好,反向操作,明明赚了10块,非说自己只赚了8块。

这是什么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还是说,A股的韭菜已经坚韧到需要用这种方式来保护了?

别闹了,资本市场里没有活雷锋,只有拿着镰刀找韭菜的“好兄弟”。

这种反常识的操作背后,只有一个解释:这藏起来的7个多亿,有比“做高营收”更重要的用处。它就像一个家庭里的“私房钱”,账面上大家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实际上这笔钱被当家的拿去干了更要命的勾当。

那什么事,比财报好看还重要?

答案是:稳住基本盘,别让牌桌塌了。

绝味的基本盘是什么?是全国那一万多家加盟商。绝味的商业模式,本质上不是to C的,而是to B的。它不是靠一根一根卖鸭脖赚钱,而是靠向加盟商卖料包、收加盟费、做管理服务来赚钱的。

加盟商,就是绝味帝国的基石,是给印钞机加油的燃料。

这个模式在经济上行,大家都有闲钱买零食的时候,简直是台永动机。加盟商开店就能赚,绝味躺着数钱,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现在呢?

大环境不好,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大家的消费开始降级,鸭脖这种非刚需的快乐小零食,自然是被最先砍掉的预算之一。

终端卖不动,加盟商的利润就肉眼可见地往下掉。房租、人工、水电,样样都是成本,压力山大。这时候,加盟商就会想,这生意还干个屁?关店不干了。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关店潮,对绝味来说就是灭顶之灾。这不仅意味着财报上的收入锐减,更要命的是,它会动摇整个加盟体系的信心。这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下一张,后面就全完了。

所以,绝味必须稳住这帮“兄弟”。

怎么稳?直接降价供货?直接发补贴?

不行。

这要是明着来,财报上立刻就体现出来了,毛利率暴跌,净利润跳水。那股价怎么办?投资人怎么办?大家一看,你这浓眉大眼的也不行了啊,赶紧抛。

所以,不能走明账。

于是,这笔被藏起来的“装修费”就派上用场了。名义上,这是加盟商交给总部的装修款,但实际上,这笔钱根本没进公司的财务大盘子,成了一笔由少数高管控制的“账外资金”。

这笔钱,就是绝味的“维稳基金”。

哪个核心区域的加盟商扛不住了,从这里面给他输点血,搞点隐形返利;哪个战略要地的门店需要扶持,用这笔钱给他做点特殊补贴。一切操作都在水面下进行,既安抚了加盟商,又保住了财报的光鲜。

这操作,就是典型的把财报当成一份体检报告来P。财报P得跟写真一样,血压心率全都完美,但肝上的阴影,是P不掉的。监管一照,直接给你打回原形。

说白了,绝味这波骚操作,不是因为贪,而是因为怕。

它怕自己精心构建的加盟帝国,会在消费寒冬里,一夜崩塌。

这也不是绝味一家的困境,而是整个卤味江湖的集体焦虑。

你看周黑鸭,前几年还高冷地坚持直营,现在也顶不住了,放开加盟求生存,上半年净利润大增,靠的不是多卖了多少鸭脖,而是关了几百家低效门店,把裤腰带勒到最后一格,硬生生“省”出来的利润。

再看煌上煌,更惨,主业不振,都开始搞跨界,跑去做宠物食品了,突出一个病急乱投医。

三大巨头,有一个算一个,都在经历阵痛。

门店在收缩。

销量在下滑。

利润在变薄。

为什么?消费者的钱袋子真的瘪了吗?

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商业模式的红利期,过去了。

过去十几年,这些消费品牌狂飙突进,靠的是什么?是“时代红利”这四个字。城镇化、消费升级、资本热捧,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那时候的成功,很多时候是一种“瞎积薄发”,风口来了,猪都能飞。

但现在,风停了。

不仅没风,甚至开始刮逆风。

消费者变了。他们不再迷信大品牌,转而追求极致性价比。小区门口的夫妻老婆店,菜市场的流动小摊,味道不差,价格便宜一半,它不香吗?

竞争也变了。各种新消费品牌,借助抖音、小红书,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玩起了“快种快收”的打法,疯狂抢夺年轻人的注意力。

整个商业环境,从增量博弈变成了存量厮杀。以前是大家一起开疆拓土,现在是你在我的碗里抢肉吃。

这种贴身肉搏的商战,比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绝味们过去那套“开店、扩张、收割”的线性增长逻辑,彻底玩不转了。

他们当然也在挣扎。绝味上半年花了九千多万搞广告,搞联名IP,甚至还卖奶茶,搞什么“绝味plus”,但这些操作,看起来更像是溺水前的胡乱扑腾,而不是找到了上岸的方向。

所以,绝味被ST,这件事的信号意义,远大于它本身。

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丑闻。

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标志着,那个依靠渠道扩张和品牌溢价就能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彻底结束了。所有的消费品牌,都必须重新回答一个问题:当潮水退去,你是谁?你为用户创造的独特价值,到底是什么?

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今天被ST的是绝味,明天,可能就是“X味”和“Y味”。

毕竟,商业世界里,从来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断被颠覆的牌局。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下一篇:《飞飞重逢》分层氪金攻略:搬砖党 / 战力党 / 冲榜党专属,资源分配 + 避坑全解析
上一篇:批量修改图片大小的4种无损放大技巧,小白也能学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