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二手半导体设备STS Multiple ICP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机——龙玺精密公司

63 2025-10-09 09:52

“刚搞定 SiC 功率器件的刻蚀,客户又要做玻璃微流控芯片,换设备要百万预算,不换又怕精度不达标。” 这是某中小半导体厂商技术总监陈工的两难困境。在 MEMS、第三代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大量中小企业正面临 “三重刻蚀难题”:既要兼容 Si、SiC、玻璃等多类材料,又要控制高深宽比结构的刻蚀精度(偏差需<5%),还要平衡设备成本与产能需求 —— 传统刻蚀机要么单材料专用,要么价格超千万,让中小产能陷入 “想做却做不了” 的困境。

STS Multiple ICP 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机的出现,打破了 “专机专用、高价高门槛” 的行业惯例。这款聚焦中小产能的刻蚀设备,以 “多腔体模块化 + 智能工艺库” 为核心,在 1.8m×1.5m 的紧凑空间内,实现 “6 类材料兼容刻蚀、50:1 高深宽比精度 ±3%、单台设备月产 5000 片” 的三重突破,成为 MEMS 传感器、微流控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中小厂商的 “工艺破局利器”。

一、多腔体模块化设计:一台设备 = 6 条专用刻蚀线

中小厂商产品线灵活,常需在 Si 基 MEMS、SiC 功率器件、玻璃微流控之间切换,传统刻蚀机更换材料需拆解腔体、调试参数,耗时超 48 小时。STS Multiple ICP 的模块化设计,让 “多材料快速切换” 成为可能:

可更换工艺腔体:配备 3 个独立工艺腔体,分别适配 “Si/SiO₂刻蚀”“SiC/GaN 刻蚀”“玻璃 / 陶瓷刻蚀”,更换腔体仅需 30 分钟,较传统设备节省 98% 切换时间。某 MEMS 厂商用其交替生产 Si 基加速度计与玻璃微流控芯片,月产能提升 40%;

定制化气体模块:支持 12 路气体接入,可根据材料特性组合 CF₄、O₂、SF₆等刻蚀气体 —— 刻蚀 Si 时采用 SF₆/O₂=4:1,刻蚀 SiC 时切换为 SF₆/Ar=5:1,配合自动气体配比系统,气体切换响应时间<1 秒;

全材料工艺库:内置 200 + 成熟工艺模板,涵盖 MEMS 常见的 “深硅刻蚀”“SiO₂通孔刻蚀”“玻璃沟槽刻蚀” 等场景,调用模板后无需重新调试,新手也能快速上手,某初创公司仅用 1 周就掌握了 SiC 刻蚀工艺。

某微流控芯片厂商测试显示,用 STS Multiple ICP 刻蚀 1mm 深的玻璃微通道,通道侧壁垂直度达 89.7°,表面粗糙度 Ra<5nm,完全满足生物检测需求。

二、双频 ICP 控能技术:高深宽比刻蚀的 “精度密码”

MEMS 器件常需 50:1 以上的高深宽比结构(如 Si 基深沟槽、SiC 功率器件的栅极沟槽),传统刻蚀机因离子能量控制不均,易出现 “侧壁倾斜”“底部过刻” 等问题,良率不足 80%。STS Multiple ICP 的双频控能技术,从原理上解决了这一痛点:

双频协同控能:采用 13.56MHz(高频)与 2MHz(低频)双射频源,高频源控制等离子体密度(可达 10¹² cm⁻³),确保刻蚀速率;低频源调节离子轰击能量(50-500eV 可调),刻蚀 50:1 深硅沟槽时,将离子能量稳定在 150eV,避免侧壁损伤;

实时等离子体监测:搭载光学发射光谱(OES)系统,每秒采集 50 组等离子体光谱数据,通过分析 Si 的 288nm、C 的 247nm 特征谱线强度,实时调整气体流量与射频功率,深硅刻蚀速率稳定性偏差<2%;

侧壁保护工艺:刻蚀高深宽比结构时,采用 “刻蚀 - 钝化” 交替工艺,先用 SF₆刻蚀 Si,再用 C₄F₈在侧壁形成聚合物保护层,循环次数可根据沟槽深度自动调整,50:1 深硅沟槽的侧壁垂直度误差控制在 ±3%,较传统设备提升 60%。

某 SiC 功率器件厂商用其刻蚀 6 英寸 SiC 晶圆的栅极沟槽(深 5μm、宽 0.1μm),沟槽深度偏差<0.1μm,良率从 78% 提升至 92%。

三、紧凑型高性价比:中小产能的 “降本选择”

中小厂商预算有限,传统刻蚀机百万级的采购成本、年超 20 万的维护费用,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STS Multiple ICP 从设计源头控制成本,打造 “买得起、用得起” 的刻蚀解决方案:

成本减半设计:聚焦中小产能需求,去除 “全自动上下料”“多晶圆并行处理” 等高价模块,采购成本仅为同级别量产设备的 50%,同时支持 “分期付款 + 按需选配”,减轻前期资金压力;

低耗运维体系:核心部件(如 ICP 线圈、气体喷头)采用耐高温腐蚀材质,使用寿命超 1000 小时,较传统部件延长 2 倍,耗材更换成本降低 50%;设备支持远程诊断,90% 的常见故障可通过云端解决,年维护成本从 20 万降至 8 万;

能耗智能管控:非工作状态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能耗降低 80%;刻蚀过程中根据材料类型调整射频功率,刻蚀 6 英寸 Si 晶圆的单位能耗从 1.2kWh / 片降至 0.7kWh / 片,年电费节省超 6 万元。

某初创型 MEMS 公司测算,STS Multiple ICP 全生命周期(5 年)总成本较进口设备降低 62%,投资回报周期仅 1.5 年,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3 年。

四、场景化工艺验证:从实验室到小批量产的 “无缝衔接”

中小厂商常需兼顾研发与小批量生产,传统刻蚀机要么研发灵活性不足,要么量产稳定性差。STS Multiple ICP 的 “研发 - 量产双模式”,完美适配多阶段需求:

研发模式灵活调参:支持手动调整射频功率、气体配比、刻蚀时间等 28 项参数,且参数调整响应时间<1 秒,适合实验室快速验证新工艺。某高校用其开发 “SiC-MEMS 压力传感器”,仅用 2 个月就完成刻蚀工艺优化,较传统设备缩短 50% 研发周期;

量产模式稳定输出:导入成熟工艺后,设备自动执行刻蚀流程,且支持与小型自动化产线对接,每小时可处理 8 片 6 英寸晶圆,满足中小批量量产需求(月产 3000-8000 片);

数据追溯与分析:自动记录每片晶圆的刻蚀参数与检测数据,支持导出 Excel 格式,便于工艺优化与质量追溯。某厂商通过分析数据,将 Si 深刻蚀速率从 5μm/min 提升至 6μm/min,进一步提升产能。

五、未来技术适配:应对新型材料刻蚀挑战

随着 MEMS 向 “更微型、更复杂” 发展,未来将出现二维材料(如 MoS₂)、超硬材料(如金刚石)的刻蚀需求。STS Multiple ICP 通过预留技术接口,已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二维材料刻蚀升级:可加装 “超低能量等离子体模块”,将离子能量降至 50eV 以下,实现 MoS₂、WS₂等二维材料的无损伤刻蚀,刻蚀后材料层间剥离率<1%;

超高温工艺拓展:支持升级至 1000℃高温刻蚀模块,满足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的刻蚀需求,刻蚀速率达 0.5μm/min;

智能化持续进化:支持 OTA 远程升级,可不断更新工艺模板库与 AI 控制算法,未来可接入工厂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刻蚀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某前沿研发机构已通过 STS Multiple ICP 的升级模块,成功实现 MoS₂二维材料的精准刻蚀,为下一代 MEMS 器件研发奠定基础。

结语:中小产能刻蚀的 “破局者”

从 MEMS 传感器的多材料刻蚀,到 SiC 功率器件的高深宽比加工,再到微流控芯片的精细结构成型,STS Multiple ICP 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机以 “多材料兼容、高精度控制、高性价比、灵活适配” 的核心优势,成为中小半导体厂商突破工艺瓶颈的 “关键装备”。它不仅解决了传统设备 “专机专用、成本高昂、适配性差” 的行业痛点,更以 “研发 - 量产无缝衔接” 的能力,为中小厂商搭建了 “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落地” 的桥梁。

对于布局 MEMS、第三代半导体、微流控等细分领域的中小厂商而言,选择 STS Multiple ICP,意味着获得一套 “覆盖多场景、兼顾研发与量产、控制成本与风险” 的刻蚀解决方案。在半导体产业向 “多元化、精细化” 发展的浪潮中,STS Multiple ICP 将帮助中小厂商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开展制造工作,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下一篇:天津线切割气动卡盘
上一篇:89岁谢贤近照全程曝光,轮椅护工24小时跟随,谢霆锋王菲隐秘探望真相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