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食用菌产业升级,高速收费站建设,环保项目同步推进

69 2025-08-25 10:20

每年到了拼项目盘点的时间,古田总是站在聚光灯下,食用菌这张王牌又开始亮大招了。

可问题来了:古田县宣称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搞了这么一堆重点项目,食用菌里三层外三圈,交通、环保、农业都上阵,说是投资千亿,真能有这效果吗?问出来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满脑子“真的吗?”的问号。

不看不知道,几笔数字一刷,摞起来不比城市灯火差,关键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到底是产业蝶变还是画大饼?咱们一步步来拆。

先说这食用菌,古田这地方,说是中国食用菌之都,那可不是空口白话。那产业园,总投资150亿!光规划面积就8100亩,三期建设,说是真下血本。食用菌产业的升级方案这几年其实跳得挺快,从传统干货到功能性食品,再到保健品,层层加码。有人可能要问了,这玩意儿附加值能加到哪里?其实懂行的人都明白,那多糖、那冷链,说白了都是在靠科技给老本行镶金边。金唐食用菌保健品精深加工项目那两亿多的投入,专为加工线和设备,也是本地菌菇从“吃饱”走向“吃好”“吃精”要迈过去的一坎。

不过,别以为这投资都是拍脑门的。像2025年一季度,古田就干脆开工26个大项目,年度落地投资要拿出8亿来。这些项目不是一个个拍小手拍出来的,背后都藏着对市场、技术和合作模式的反复推敲。具体金唐食用菌要建多糖提取线,功能性食品生产线,说得玄乎,最后落地还得看工艺和产能。咱不敢说,今年一搞就能立刻让市场大变样——但趋势这条线,已经被紧紧捏在了手心。

说到那个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说是全球菌菇中心,这帽子戴得挺大。其实古田做菌菇,最早也就是做点干货,出口靠运气。但这两年,各类深加工、冷链物流,把一二三产业串成一条线,说是“深度融合”,本质就是把土特产做成产业链。看到没?产业升级这事儿,从来就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今日投入、明天见效,后天才有大动作。

不只是食用菌,这次盘点还有交通。宁古高速那三座收费站,杉洋、鹤塘、吉巷,楼盖起来,收费天棚封顶算是交了第一张答卷。对于地处福建闽东北的古田来说,这一条高速不仅是“六纵十横”大交通网的拼图,也是串起周边乡村、景区和产业园的动脉。咱不妨想想,以前去古田,翻山过岭,路上一天都在“跋涉”,现在高速成网,古田跟宁德、南平,甚至福州都把距离缩进了小时圈。产业要发展,钱要流动,交通先得通,别小看这一层。

收费站这一块,是个工程进度的缩影。2025年8月,吉巷收费站算是重头戏,主体结构一封顶,大家都在说“房建工程阶段性重要成果”。但其实你仔细品品,这类项目往往真不是“修好就算完”,后续运营、维护才是考验。它关系到整体交通升级,也就是让古田“速度”变“质量”的那一步。通了高速,旅游资源跟着流动,乡村振兴的路才有底气,农批市场、食用菌物流,舞台可就敞开了。

说着说着又绕到民生环保那撮项目。大家吃菌菇、逛产业园,总不能把垃圾丢到风景区吧。古田2025年这一波投资也给环保系加了料: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系统、餐厨和大件垃圾处理厂,投资过亿,建设周期拉到2026年。像凤梅亭村棋岗山的那个垃圾处理厂,每天能处理餐厨垃圾50吨、大件垃圾5吨,这个量不说惊天动地,起码说明古田县在同步着城市的环保节奏。就这基础设施到位后,垃圾分类落地,城乡公共环境才真正有升级感。现在大城市都在搞垃圾分类,古田也在跟上步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田食用菌文化博览中心,这种“有点观光、有点科普”的项目,说白了就是给古田食用菌产业搞点文化IP,比如办展览、做产业链展陈,一期投资就1.79亿,全年搞到2025年竣工。有人会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噱头”?其实你别看名字洋气,本质还是在为整个食用菌相关产业线铺路,为将来的消费升级、品牌推广做准备。展览中心建起来,外地游客一来,直接让“菌菇”出圈。

农业现代化也是重头戏。不单单是种地,炒田卖地的那套路早退场了。城西农业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口气投了1.54亿。“配套”这个词说起来,意思简单——不光要有地,还要有装备,有技术,有深加工。有意思的还有中小学研学基地,打算靠当地农业和自然资源,搞一二三产融合,最后变成给孩子们上课实地体验的基地。这路数有点新鲜,一边带动教育,一边让农业真正成为“现代产业”,活力和创意两手抓。以后的古田学生,估计都能在自家后院里上自然实践课了。其实弄到这一步,谁能不服?

这么一圈数下来,古田食用菌现代产业园、金唐精深加工、交通升级,这三大支柱搭起来,好像搭了未来几十年的框架。从“中国食用菌之都”蹭到“世界菌菇中心”,听着有点像段子,但谁又能否认这一步步扎实的建设逻辑?投资150亿的超级产业园,把食用菌从简单种植做到了产业生态圈。2.1亿金唐加工项目,是玩技术溢价和产品升级的标配。高速收费站打通交通任督二脉,物流、人才、资源都能动起来。

照这么看,古田不但稳住了宁德市特色农业核心区的地位,还真把自己的城市标签打造成了全国食用菌产业的标杆。朋友圈里发言:“我们是食用菌之都”,不仅是梗,背后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当然,项目投资这事,不是一笔钱撒下就能收获满满。进度条拉得飞快,落地要看效果,后续运营也是重中之重。你说2025年投了啥,大家在2026年、2027年是要真看见成果的。这里面政策、市场、人才,说不定还藏着更多小故事。很多布局表面只是投资,其实关乎产业模式转型。古田靠菌菇闯出了新路子,能不能以点带面,把交通、环保、农业全都串起来,那才是真的“高质量发展”。

讲到这,不妨打个比方。之前古田像站在食用菌的赛道上,比拼谁种得好,现在像是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把菌菇和世界、城市和乡村连通,从产业驱动变成了全域升级。这转变,比单纯投资数字还要重要。

当然,你说有难度吗?难!不是每个县都能搞得了这么多亿的项目。投了钱还得看本地运营能力,看政府和企业配合,看市场有没有“风口”。但有一点靠谱的是,看见这些项目扎实推进,古田的劲头不假,未来可期。

不过转念一想,这么一大堆投资,是不是也给大家带来压力?比如民生必需品涨价、交通通了之后人口流动是否失衡?这些问题都有待后续观察。项目推进有成绩,但后续如何保证产业链细水长流,投资转化为社会福利?政策制定者和百姓都要上点心,别光顾着一阵子,后面没跟上。

整体来看,古田2025年重点项目其实是一次“多点突破”的总动员。不管是食用菌产业绕着做深加工,还是交通、环保、农业现代化,都是典型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升”的双轮驱动。下盘稳了,才有后劲。

其实咱们细细琢磨,在千亿投资的推进下,县域经济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古田这波大动作,算是福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样板。不是吹,从土特产到全球菌菇,真正实现了“土货出圈”。以后要是有人调侃“靠食用菌发家”,估计古田人能拍着胸脯笑出声。

身为吃瓜群众,你更怎么看古田这波重点项目大潮?

你觉得食用菌产业未来真能撑起县域经济转型吗?

还是说交通、环保、农业现代化才是关键?

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下一篇:TikTok广告开户服务商如何选择?一篇文章教会你
上一篇:知青五朵金花下乡插队,周梅坚持自我,友情爱情各有归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