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际旭创等热门股掀起减持潮,暗示了什么信号?散户该怎样应对

74 2025-10-10 13:01

最近光模块等明星股掀起“减持潮”,新易盛、中际旭创等纷纷披露减持计划,这背后释放啥信号?咱普通投资者又该咋应对?别慌,听我慢慢道来。

先看看这减持的具体情况。新易盛的董事长高光荣,在 2025 年 9 月 30 日公告披露,拟通过询价转让 11,430,700 股,占比约 1.15%,按公告披露当日价格测算,大约能套现 41.81 亿元。中际旭创的控股股东也不含糊,2025 年 9 月 26 日公告,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 5,500,000 股,占比约 0.49%,按公告当日收盘价估算可套现约 22.75 亿元。

澜起科技呢,股东在 2025 年 10 月 10 至 2026 年 1 月 9 日期间,拟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 11,451,513 股,也就是不超过总股本的 1%,媒体测算套现金额约 13.07 亿元。天孚通信的持股 5%以上股东朱国栋,在 2025 年 1 月 22 至 2025 年 3 月 20 期间,累计实施减持 3,451,200 股,减持均价约 98.34 元/股,累计套现约 3.39 亿元,这都已经有公司公告披露了。

那为啥这些“硬核赛道”的股东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呢?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首先从政策与监管层面来看,2025 年以来,美国对高端 AI 芯片与相关出口加强了管控。就拿用于训练与推理的高性能 GPU 来说,实施了许可或限制。这一管控直接导致云端、大型算力集群的扩容节奏出现了不确定性。就算后续有个别许可证放行了,也没能马上消除原先的不确定性。这就好比原本顺畅的道路突然设了卡,大家走路都得小心翼翼,采购决策自然就更谨慎、更分阶段了。

再说说需求传导层面。英伟达一直在推动 CPO 与共封装互联方向,要是按照理想情况,这肯定会放大对光模块、CPO 组件和高速互联器件的需求。光模块这些供应商本来能跟着大赚一笔。但现实是,高端 GPU 的流入被限制了,或者需要额外许可。这就导致下游整机和数据中心的扩容与升级节奏被延后或者分批执行。

这就好比原本计划好要建一座大房子,结果建材供应出了问题,房子的建设进度只能往后推。直接造成了对传统可插拔光模块与相关 CPO 过渡产品的短期需求波动。英伟达推动的“互联升级需求”在理想情形会利好这些供应商,但出口限制把理想变成了不确定,增加了需求端的波动性。

最后从股东行为层面来讲。在“高位估值 + 需求不确定”的环境下,大股东选择套现是很常见的风险管理行为。公司股价在 AI 概念催化下大幅上涨,持股成本与当前市价出现了巨大差距。这就好比你当初低价买了个东西,现在价格涨了好几倍。当遇上上游或下游出现政策/采购节奏不确定时,原始持股人更倾向于“兑现一部分、降低仓位风险”。

而且减持的方式,像大宗交易、询价转让、集中竞价,也会影响市场冲击与资金接收方的不同。这就是为啥同一行业里有的通过大宗交易“悄悄”卖给机构,有的选择在集中竞价窗口逐步出货。

那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该关注哪些方面呢?首先得关注“谁在卖、卖了多少、怎么卖”。如果一家公司的核心客户订单、收入与盈利持续稳健,那股东减持更多是“兑现”,就像是赚了钱正常取出来一部分。但当减持潮伴随核心客户采购放缓或政策变动时,就得警惕行业景气的阶段性冲击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要客户突然不怎么买东西了,或者政策突然变了,那这个公司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当前情况有它的特殊点。外部的出口管控直接影响了最上游的算力供应,算力供给的不确定性会通过采购节奏放大为对中游光模块与互联器件的需求波动。这就好比上游的水源出了问题,中游用水就会受到影响。

这轮“明星股减持”既有估值兑现的常规逻辑,也有政策传导造成的需求层面风险。咱们投资者不用恐慌,但必须主动读懂信息。要把减持当成风险提醒,关注公司订单、客户签约与业绩披露的实质变化,区别“套现型减持”与“因需求下滑导致的系统性减持”。在不确定性还在的时刻,仓位管理和对基本面的长期判断,比情绪更重要。咱得时刻盯着这些公司的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可不能盲目跟风。#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下一篇:520亿债务高悬,王健林日渐清瘦,王思聪远赴日本,万达还能翻身吗
上一篇:佛山兴泰到浙江常山县物流公司-佛山兴泰直达到浙江常山县物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