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错上加错,对华遏制早已力不从心,白宫却埋下最后祸根

136 2025-10-10 04:18

全球95%的先进芯片都在台湾生产,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表示这成了美国的“重大安全风险”。 他提出要把一半芯片产能搬到美国,否则台湾距离中国大陆太近,离美国却有9000英里远。 这番话让台当局急得跳脚,连忙派高官飞往华盛顿谈判。

这场芯片之争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无奈转折。 原本指望“对等关税”能让中国屈服,结果美国自己先扛不住了。 贸易战开打后,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连续三年超过4%,老百姓日常购物明显感到钱包缩水。 更讽刺的是,中美贸易逆差不仅没减少,反而比贸易战前增加了近10%,达到3800亿美元。

美国农民苦不堪言,出口受阻连补贴都解决不了问题。而中国这边,一边稳住出口市场,一边在芯片、稀土、工业母机等领域加速自主创新。 国产芯片市场份额已经突破40%,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为海思等企业纷纷实现技术突破。

面对这种局面,特朗普团队内部也开始承认现实。 前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关税压不住中国,反而给我们自己制造了很多麻烦”。 正是这种认识,促使美国把筹码押在了芯片上。

卢特尼克提出的“五五分”方案表面上是产业布局调整,骨子里却是一石二鸟的战略。 一方面继续卡中国芯片脖子,另一方面把台湾问题作为谈判筹码。 特朗普自上台后从未承诺“以武护台”,甚至拒绝了一项4亿美的对台军援,但这不意味着他放弃打“台湾牌”。

芯片战略牵动了各方的敏感神经。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资建造三座尖端半导体工厂,计划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 但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的527亿美元资金,对于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半导体供应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专家估算实际需要至少1万亿美元前期投资。

美国试图拉拢盟友组建“芯片联盟”,联合日本、荷兰限制对华出口光刻机和芯片制造设备。 但这种围堵策略效果有限,荷兰在美国政府更替后改变了立场,其他国家也各有算盘。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而有力。 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镓、锗等关键原材料对美国军事用户出口,这些材料对芯片生产至关重要,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供应量。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新规,以“晶圆流片地”认定芯片原产地,在美国流片的芯片将被加征125%关税。

芯片产业全球分工格局复杂,大约有75种不同类型,用途和生产要求各不相同。 美国试图改变这一格局面临巨大挑战。 半导体产业经过多年全球分工协作,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美国智库战略国际研究中心认为,在复杂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价值链中,要使供应链完全本地化,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成本。

中国企业在美国的限制令下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 华为已能量产7纳米芯片,DeepSeek团队实测数据显示,华为昇腾910C在AI推理中的表现达到英伟达H100芯片的60%左右。 中芯国际28纳米良率达98%,长江存储NAND闪存全球市场份额从三年前的3%跃升至8.1%。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全球高性能芯片99%的产能集中在台湾。这种高度依赖让美国不安,但解决之道并非简单的产能转移。 美国本土芯片制造能力从1990年占全球37%下降到12%,2021年全球最先进的小于10纳米的逻辑半导体100%在美国以外生产。

特朗普政府转向中东寻求新的芯片布局,计划向阿联酋出口超过100万块英伟达先进芯片,并授权沙特AI公司采购1.8万枚顶级芯片。 但沙特和阿联酋同时也在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合作,不会完全倒向美国。

芯片之争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较量。 美国试图通过补贴和关税促使芯片制造业回流,但美国几乎是全球发展制造业综合成本最高的国家。 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将成熟制程芯片输出至东南亚、中东、非洲,上半年出口额达6502.6亿元,同比增长20.3%。

在这场博弈中,台湾地区处于尴尬境地。 台当局明白,一旦芯片产业被美国撬走,其对美国的利用价值将大幅缩水。 这可能促使台当局采取更激进举动,以争取美国持续支持,从而增加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经历深刻变革。 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维持霸权,却陷入“双输”困境:英伟达中国市场营收暴跌40%,英特尔被迫关闭马来西亚工厂。 而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稳步提升,预计将占全球成熟制程产能的45%。

下一篇:百度网盘拉新:零基础增收技巧,小白也能上手
上一篇:日本五大候选人联手,120万在日华人面临新挑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