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黄岩岛保护区,不费一兵一卒让美菲陷入被动,网友:高招!

129 2025-09-19 03:40

一份保护区批准文件,中国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段,进一步加固了对黄岩岛的实际管控和法理立场,令美菲两国措手不及。

2025年9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批复文件,编号为国函〔2025〕87号,正式核准并设立黄岩岛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翌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迅速对外发布了该保护区的具体面积、范围以及功能分区信息。

在众人对中国将如何应对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的持续挑衅纷纷揣测之际,未曾料想,迎来的并非是军舰的出动,亦非抗议的声浪,而是一份关于设立保护区的正式文件。

中国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段,进一步强化了对黄岩岛的实际管控及法理立场的维护。

黄岩岛,生态宝库。

黄岩岛地处北纬15°07′、东经117°51′,作为中沙群岛中独树一帜的露出水面的环礁,其在南海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堪比一颗生机勃勃的“生命明珠”。

科学考察的数据揭示,本区域已确认存在156种造礁珊瑚,这一数字占据了全球造礁珊瑚种类的近20%,其中更有12种珊瑚被纳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

这片海域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其珊瑚礁群滋养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然而,这些珊瑚礁仅占全球珊瑚礁总体面积的区区2%。

卫星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的鹿角珊瑚覆盖面积竟高达42%,这一比例对于玳瑁、绿海龟等濒危物种而言,不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栖息地,亦成为了它们迁徙途中的关键通道。

每年,逾200只绿海龟穿梭于黄岩岛,完成其生命之旅。这片海域的生态价值,自是无需多言。

2024年的全面生态评估结果显示,黄岩岛海域的环境质量处于优良水平,珊瑚礁生态系统亦保持健康状态。

历史脉络,中国主权明确。

黄岩岛乃中国之固有领土,其历史渊源与法理支撑均十分充分。

我国最早发现并赋予黄岩岛名称,这一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元朝时期,那时该岛已被纳入我国的版图之中。

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命主持“四海测验”,其南海测量站便选址于黄岩岛。

1935年1月,由我国政府委派组成的陆海地区审查委员会在其公布的南海诸岛名单中,将黄岩岛划归为中沙群岛的组成部分,共涵盖132个岛礁与沙滩。

菲律宾的领土构成与边界划定,依据的是一系列国际条约,而在这众多条约中,无一提及黄岩岛,更无一将其纳入菲律宾领土的范畴。

1898年签订的《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的《美西华盛顿条约》以及1930年的《英美条约》均明确划定了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以经度118度作为分界线。而黄岩岛位于东经117°51′,显然超出了这一界限。

争议升级,由平静转为纷争。

1990年,菲律宾的官方文件尚且确认“黄岩岛不属其领土版图”,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菲律宾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1997年,菲律宾竟突然登陆我国岛屿,肆无忌惮地摧毁我国主权标志碑,甚至悍然升起菲律宾国旗;1999年,该国的军舰更是故意驶入黄岩岛潟湖,强行“搁浅”,试图借此营造一种实际控制的错觉。

2012年四月,菲律宾方面在黄岩岛海域擅自扣押我国渔民,我国海警迅速抵达现场,全力维护渔民安全。紧接着,海军编队亦紧急南下,予以增援。

面对我国坚定不移的立场,菲律宾方面最终选择了撤回船只,我国由此正式确立了对于黄岩岛的实际管控权。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试图将黄岩岛纳入仲裁议题,然而,我国对此坚决表态:“不接受,不承认”。

战略布局,生态保护成主权新语

国务院的批复核心要义聚焦于“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调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协调配合的顺畅,完善管理机构建设,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所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框架指导下,我国巧妙地将主权争议议题上升至全球生态治理的高度。

面对珊瑚礁保护数据的实证,菲律宾所受的“非法捕捞”指责显得无力以对。

该保护区整体覆盖面积约为3523.67公顷,划分为核心区与实验区两大区域。核心区占地1242.55公顷,而实验区则占据了2281.12公顷的面积。

核心区域执行严格的封闭化管理,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捕捞或建设作业;而实验区域则准许开展科研监测与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但一切活动均需事先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

法律武器,非军事达战略

保护区管理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内外法律法规执行,对驶入海域的船舶与人员实施全方位、动态化的监督管理。

我国自然资源部官网发布了《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共包含28条内容,每一条都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条款。

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凡未经许可擅自闯入核心区域者,个人将面临五千元的罚款,而船舶所有人则需承担五万元的罚款。

第23条进一步规定:对于屡次违规的个人或单位,将被纳入“南海作业黑名单”,并在接下来的五年内禁止申请任何海域作业许可。

借助这一法律武器,中国海警的执法行动得以依法进行,同时亦彻底封闭了菲律宾所谓“伪装渔民”与“记者混入”的非法操作漏洞。

国际反响,美菲面临困境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场紧急的内阁会议于当日举行。总统的发言人仅以“深感忧虑”一词表达情绪,却并未敢于明确表示“不承认”。

鉴于中国设立黄岩岛保护区完全契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2条所规定的环境保护责任,且依据第246条正当行使沿海国的权利。

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迅速发布了一份报告,其标题简洁有力,仅以一个字“困”概括全文。

报告指出:中国通过“非军事化途径”达成军事化目的,将黄岩岛周边的国际外交争议纳入我国法律解决体系。

美军若进驻黄岩岛海域,其选择之路仅有两条:一是承认我国对该区域的主权,二是扮演“生态破坏者”的角色——不论选择哪条道路,都将面临政治上的自我毁灭。

9月9日夜间,北京时分,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主动伸出了沟通的橄榄枝,邀请中国国防部长进行了一场视频会晤。这标志着赫格塞思就任国防部长以来,中美两国在军事领域的高层对话首次拉开帷幕。

在通话过程中,美方并未提及“反对设立”的立场,亦未表达对“支持环保”的支持,而是持续重申其“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的立场。

未来意义:南海治理创新模式

设立保护区不仅有利于推进科研监测和规范渔业行为,而且显著增强了我们应对生态挑战的应对能力。

未来,该区域将秉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海洋牧场、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力求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

在国际视野中,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南海治理模式的一项重大创新。

与传统的填海造岛手段不同,我们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抓手,这不仅有效避免了区域局势的进一步紧张,还借助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环保议题,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如今,保护区管理站的建设工程已启动,其选址位于黄岩岛西侧的礁盘区域。

首批驻站团队名单中,汇聚了海洋生物专家、环境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身着海警制服的执法人员。

保护区周边的界碑由坚固的花岗岩制成,重量高达三吨,上面雕刻着庄严的国徽,并附有独特的二维码图案。

扫描二维码,即可实时观赏海洋生灵的精彩画面:海龟悠然穿梭于珊瑚林间,鲣鸟在礁石之上休憩,间或可见海警快艇在水面掠过,留下一道道波痕。

石碑上并未提及主权归属,仅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O.2025-09”作为标识。

然而,业内人士皆知,此类编号代表着它与九寨沟、三江源等享有同等级别的保护地位——均受到国家层面的直接管理。

中国这步棋,美菲目瞪口呆。

#热问计划#

下一篇:美国军队逼近,委内瑞拉向中国求助,中国必定积极回应
上一篇:俄袭军列炸弹药库,前线告急!
推荐资讯